近日,上半年經濟數據公布,我國GDP同比增長5.3%,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在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經貿秩序遭受重創的背景下,這個成績來之不易,離不開中國超6000萬戶中小企業的共同努力。
中小企業雖是小塊頭,卻蘊含著大能量,以量大面廣優勢成為打造經濟韌性的源頭活水。在中國向價值鏈上游前進的過程中,中小企業中的佼佼者——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扮演了關鍵角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截至2024年末,中國累計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已超額完成“十四五”期間培育1萬家“小巨人”企業的預期目標。
“小巨人”鍛造了抗風險能力新支點。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規模雖然不大,卻憑借持續的創新投入,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2024年我國“小巨人”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7%,遠高于制造業的平均水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量32.74萬項,戶均22.3項,占全國企業發明專利總量的11%。1.46萬家“小巨人”企業以不足規上企業3%的數量,貢獻了大量關鍵技術突破,成為抵御外部風險的“隱形護城河”。2024年,“小巨人”企業銷售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充分展現了“小巨人”的強勁韌性。
“小巨人”激活了產業鏈升級新動能。
從政策內涵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肩負著解決產業鏈“卡脖子”難題的戰略使命。中央財政2024年至2026年分三批支持重點領域“小巨人”企業,圍繞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也就是“三新一強”,加大創新投入,2024年首批1000家企業已獲得專項支持。不少地方政府部門也發布了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計劃,在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能級提升、配套強鏈、品牌創優等政策上持續發力。現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在各大產業集群中發揮領頭羊作用,在百強產業集群中,“小巨人”企業占比超過20%,顯著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小巨人”重構了全球供應鏈新生態。
“小巨人”企業中,近九成為制造業企業,超八成分布在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上,超九成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尤其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領域,“小巨人”企業數量接近5000家。“小巨人”們掌握核心技術,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優,是許多細分賽道上的“單項冠軍”,推動制造業整體強鏈、補鏈、固鏈、延鏈建設。它們是支撐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的中流砥柱,在外部風險加大的背景下發揮著“穩定器”功能,在降低供應鏈風險的同時,構建起新的生態系統。
當然,目前“小巨人”發展還面臨制造業的共性挑戰,部分行業內卷加劇、利潤微薄,海外保護主義措施又帶來了額外壓力。
展望未來,“小巨人”企業實現良性發展的關鍵在于持續創新。我們還需要對“小巨人”企業進一步給予支持,推動“小巨人”企業研發的新產品、新技術成果在政府支持項目中先行應用和推廣,有序開放低空經濟、未來網絡、人工智能、智能物聯網等場景應用,多舉措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對接與協作配套,拓寬“小巨人”企業的境內外市場空間,形成國際競爭力。
假以時日,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小巨人”成長為“大巨人”,從青青幼苗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