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句話飽含深情,讓多少人心潮澎湃、熱淚盈眶;這句話充滿力量,激勵無數人星夜兼程、砥礪前行。回望2019年,時間軸上留下一個又一個奮進的足跡。考驗與挑戰、成長與收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記錄著追夢人的高光時刻。2019年,有太多絢爛時光值得銘刻;2020年,讓我們以夢為馬,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逐夢深藍 科研興海路上的堅守
膠東在線1月23日訊(記者 劉妙 孫宗順)作為山東半島重要沿海城市,煙臺依海而建、因海而生,正精心謀劃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不斷培育壯大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也吸引了廣大科研人員逐夢深藍,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踐行著海洋強市、海洋強省、海洋強國夢的初心。
10年堅守攻關 “章魚保羅”苗種繁育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劉永勝從事水產科研工作35年,不斷在海洋新品種培育及成果轉化方面開展科研攻關。自2009年起,他帶領科研團隊對頭足類進行研發,相繼攻克了真蛸、長蛸苗種繁育等重大技術難關,相關研究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劉永勝介紹,頭足類主要指八蛸、烏賊、魷魚等海洋水生動物,是世界重要的海洋經濟種類,也是目前國際水產養殖的熱點。國內由于研發較晚,從苗種到養殖的許多關鍵技術環節尚未突破,制約了頭足類產業的發展步伐。
“真蛸這個品種就是世界杯期間很火的‘章魚保羅’,經濟價值高,是水產養殖的熱門,但這一品種苗種培育遲遲未能攻克,是一項世界難題。”劉永勝說,“關于真蛸繁育技術完全是在摸索中進行的,幾乎沒有可以參考的資料。第一次孵化出的幼體僅僅存活了8天,因為不知道它們的飲食習慣,小家伙們全都餓死了。”
10年堅守,劉永勝帶領團隊培育的真蛸幼體從存活8天延長到20天、30天、45天,最終順利從浮游期進入附底期,數量也達到了數百只。劉永勝說,“這對于真蛸的成長來說,是一個質的變化,近年來僅有西班牙在實驗室內獲得了23只大規格附底期稚蛸。”
2015年,“真蛸苗種繁育與養殖關鍵技術”獲山東省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一等獎,2019年,“經濟蛸類規模化擴繁與資源修復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獲得中國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劉永勝帶領的科研團隊已成為我國重要的頭足類研究科研力量。“2020年我要繼續在頭足類苗種繁育與增養殖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推動頭足類產業發展進程,為海洋強市建設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劉永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