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2月9日訊(通訊員 張明)2020年12月7日上午,煙臺銀行奇山支行營業大廳匆匆進來了一位女士,“快快小王,我車停在外面,給我開張卡我就走。”這位女士是支行附近菜市場的果商張大姐,是奇山支行的老熟人了。大堂經理小王趕緊上前將大姐引導到自助開卡機前邊,邊操作邊詢問:“怎么了張姐,您不是不喜歡銀行卡只喜歡紙質存單嗎?您難道也是看中我們家理財產品啦?”張大姐笑說:“我才不用這些卡,但是我市場上的朋友說,幫他開個卡再開通個手機銀行就給我點手續費。”說著做了個錢的手勢:“我跟咱們行熟悉,去別的地方我心里打鼓,來咱們這兒開卡我安心!”小王聽后立即停止手里的工作,嚴肅地對張大姐說:“張姐,這卡呀,我不能給您辦。根據我的經驗,讓您幫忙開卡的那個朋友肯定是遇到買賣銀行卡的黑中介啦!出租出借個人結算賬戶是違法的!您卡里發生的所有業務,產生的經濟后果都是由您本人承擔的,幸虧您來的是咱們行!這要是真開了卡,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全都預留了您本人的信息,可真成了那些電信詐騙犯的幫兇了!”張大姐傻眼了:“我不知道這個違法呀,我…我以為開個卡,既不費事還能掙錢,你看看我這個腦子,真是財迷心竅了!”說著擺擺手:“我不辦了,不辦了,電信詐騙太缺德了,不能給他們機會!我得快點回去告訴我市場上的朋友,讓她也不要上當!多謝你呀小王。”

這是發生在營業大廳真實的一幕,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持續高發的一大根源,是電話卡、銀行卡的管理失控。大量“實名不實人”的銀行卡、電話卡被騙子購買后實施詐騙,給各方的追查和打擊帶來巨大困難。許多不明真相的大學生、村民,小商戶,在被開卡中介忽悠后,不惜犧牲自己的信用辦理電話卡、銀行卡販賣,最后被法律懲處或者信用懲戒。
今年,煙臺銀行奇山支行作為肩負港城社會責任的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圍開展“斷卡”行動的要求,業務操作中加強柜面開戶審核、做實開戶前盡職調查、嚴把準入關;對開戶符合異常特征指引的申請堅決予以拒絕,對存疑的賬戶采取審慎開通非柜面渠道和核定交易限額措施進行預控;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針對學生、老年人、農民工等易受騙群體,走上街頭走進社區,發放“買賣出租出借身份證、銀行卡、對公賬戶涉嫌違法犯罪”宣傳折頁,制作精美的宣傳圖片和文件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抖音、美篇等多種方式介紹并宣傳出租出借賬戶的危害及相關法律責任和懲戒措施,切實提高社會公眾反詐反賭和依法使用結算賬戶的意識。這是每一個煙臺銀行員工的工作素養,“保持時刻警醒,始終細致入微”的工作態度也是通過不斷自我提升而逐步形成的。
守護居民“錢袋子”并非一句空談,“斷卡”防詐騙惠民金融看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