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數字技術發展迅猛,向生產生活領域和公共治理領域廣泛滲透,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數字技術將構建新的產業生態,形成更強大的創新活力,數字經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打造“數字化政務” 以體制創新與制度創新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取得了重大進展,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都有了進一步增強。業內人士指出,科技創新存在薄弱環節和深層次的問題,根源在體制機制。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彌補制度短板、完善激勵機制、優化創新體系、健全要素高效配置的新體制,營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
在此背景下,各級政府部門正在加快建設網上綜合服務平臺,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構建快速、精準、高效、安全的數字化辦公流程和政務服務模式。漢鑫科技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持續推進“數字化政務”建設,一方面助力政府部門強化頂層設計,明確責任分工,搞好協同配合,有效破解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問題,實現上下貫通、左右聯通,促進資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助力政府部門推行“不見面”審批、“一張網”通辦、“一站式”辦結等創新服務模式,深化制度改革與制度創新。更重要的是,在數據智能應用的基礎上,漢鑫科技打造了信息安全解決方案,解決了基礎設施安全、網絡通訊安全、用戶安全、應用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以及安全管理等問題,全方位護航用戶的網絡信息安全。在一定程度上,“數據智能”幫助政府部門實現了組織管理模式、資源配置方式、科技人才體制、載體平臺體系、制度保障環節的根本性重組重構重塑,促進整體流程的集約化、精準化、平臺化,加速推進流程再造與制度創新,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效率,持續為城市發展提供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以數字化政務監管為例,漢鑫科技依托數據智能技術,將多部門、多系統間的數據整合,支持海量、實時的數據處理,同時提供ETL、數據挖掘等大數據技術服務,幫助政府部門構建統一的數據分析展示平臺,有效提升行政辦公效率,其廣泛應用在如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稅務征管、應急指揮、公共安全、智慧交通等領域。
助推制造業向服務化轉型構建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業界人士稱,制造業當務之急就是要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在優勢中更加優勢,實現先進制造,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是制造業轉型升級重要方向。煙臺市政府、工信局等部門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積極進行試點,發揮示范企業典型帶動作用,推動更多企業從生產型企業向“智能制造+智能服務”型企業轉變,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來說,加快制造業向服務化轉型,有利于促進企業由單純提供產品和設備,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統解決方案轉變,有利于解決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問題,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改善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一直以來,漢鑫科技專注于制造業客戶,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生命周期,打造一站式行業解決方案,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個性化定制。其中,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包含聯接管理平臺、工業智能體、工業應用平臺三大部分。定位于做企業增量的智能決策系統,實現業務在云上敏捷開發,邊緣可信運行。賦能行業合作伙伴深耕工業核心業務流,持續釋放潛在業務價值。同時,漢鑫科技還聯合工業互聯網聯盟及合作伙伴構建產業生態,為客戶提供辦公、營銷、管理、制造、設計、創新等數字化服務;提供數據智能、商業智能、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服務;提供精益運營、數字化轉型、信息安全等咨詢服務;提供供應鏈、資產管理等金融服務。
事實上,當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獲取的數據足夠多了,企業間信任關系和利益交換穩固了,數據安全法規與技術更完備了,企業是愿意開放、共享一些關鍵性的數據的,那時,供應鏈、產業鏈上下游數據壁壘打通了,數據孤島破處了,就能支撐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構建,然后形成新的產業鏈與價值鏈,形成了供需平衡的產業生態、數字經濟生態。
產業園區“組團上云”打造“數字化園區”
正所謂:萬物皆數,一切都可以數字化。在政策、技術和市場的多重驅動下,一大批云服務商、大數據服務商正加速助推傳統產業園區“組團”向云端遷移,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數據融通,打造“數字化園區”。在此基礎上,以大數據智能化為核心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正在顛覆著整個產業生態。“數字化園區”建設在調整經濟產業結構、集聚產業優勢打造產業圈、最大限度的激發區內企業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科技創新實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陣地堡壘作用。
漢鑫科技數字化園區解決方案包含園區管理對象的數字化、流程數字化以及運營的數字化,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實現園區智慧化和運營模式的創新,從計劃模式到按需模式的革命,真正做到園區業務可視、可管、可控。數字化園區技術架構,通過園區中臺、云服務和邊云協同技術支撐,聚焦安全、高效、體驗和成本優勢,幫助客戶建設智能化、標準化的數字化園區綜合業務系統,助力實現園區數字化轉型,為園區企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形象來說,如果說數據是礦砂,那么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大數據的智能化挖掘分析就可以看做是對礦砂中金子的提煉,而最終通過可視化技術和數字創意呈現出來的相關業務指標的變化、趨勢、預警,為園區企業智能判斷和決策提供支撐,真正做到“深度洞察業務,推動精細決策”,讓整個園區管理、運營更清晰、精準,更科學。
“政產學研用”相結合打造融合創新數字經濟生態
業內專家指出,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成熟產品的過程常被稱為“死亡之谷”,要在“用”上下功夫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必須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推動多元要素的融合創新。在戰略層面,要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引導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形成政府與企業、科研單位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合力。
漢鑫科技深諳此道。在實踐層面,一直以來,漢鑫科技積極打造高端人才“智庫”,以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創新成果落地。2013年,金佳園科技(漢鑫科技前身)通過山東省“軟件企業”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取得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資質,與煙臺大學共建“大學生物聯網實習基地”,設立“金佳園大學生科技獎學金”;2017年,金佳園科技與北京郵電大學聯合成立山東北郵信息技術產業研究院,通過“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公司首席科學家徐國愛博士入選煙臺市“雙百計劃”人才稱號,通過“國家半島自創區示范企業”認定;2018年,金佳園科技進入新三板創新層,通過“煙臺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煙臺市新型研發機構”認定,榮獲“煙臺市年度優秀引才獎”;2019年6月,煙臺市政府、煙臺開發區分別與華為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年12月,煙臺開發區管委會、華為公司和山東漢鑫科技公司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共建“華為(煙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2019年,年度業績突破2億元;2020年6月,華為(煙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正式啟動,目前,華為(煙臺)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已經完成了基礎平臺搭建,并與煙臺多家知名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展現了漢鑫科技高瞻遠矚、與時俱進的格局與視野。

當前,我國正在推進“新基建”建設,進一步推動網絡互聯的移動化、泛在化和信息處理的高速化、智能化,構建萬物智聯體系和泛在智能信息網絡。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必將連接更多用戶,集聚更多數據資源,提升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生產生活方式實現重大變革。煙臺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一帶一路”重要支點城市和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正在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可以預期,以漢鑫科技為代表的大批數字經濟“中堅力量”將為煙臺乃至我國經濟發展培育新優勢、注入新動能,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現代化水平,讓我們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責任編輯:胡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