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集結號 ——記供電公司馬敬云抗疫風采
膠東在線2月26日訊(通訊員 遲榮民 劉中蕾)“酒精易燃,使用時一定注意安全。” 2月24日,國網煙臺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的馬敬云就早早來到防疫物品倉庫,開始分裝、分發消毒液和口罩等物品,還不斷提醒大家要安全使用。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里,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公司疫情防控牽頭負責部門,全力保障著公司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馬敬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這位有著近30年黨齡,退伍軍人的老黨員關鍵時刻“一馬當先”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沒有休息過一天。

“爸,今天還是沒時間回家陪您了,疫情形勢嚴峻,身為一個黨員我必須服從命令堅守崗位……”2月23日,周日本該回家陪父母的日子,馬敬云又一次愧疚地給父親打電話說道。
“敬云,你放心我們都理解,支持你……。”父親安慰他道。就這樣說好回家的日子他一拖再拖。
馬敬云的父母都已80多歲,生活上一直靠他照顧,然而這個春節他第一次“缺席”沒有陪伴父母。除夕當天,正在家里休假的馬敬云接到備戰疫情要求返崗的電話后,軍人的直覺告訴他,國家將要面臨一場“大戰役”。他沒有絲毫猶豫放下電話,放棄了與家人團聚,馬不停蹄地來到單位,立即開展了各項后勤保障準備工作。
后勤工作看似簡單,干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他們承擔著防疫物資的計劃、采購、調配、儲備上報等工作,每天記錄檢驗各部門人員的口罩、手套、消毒水等物資的使用量和庫存量,將各類防疫物品有序分發到公司各部門。人員不夠時他還兼職“搬運工”,2000多升的消毒液和酒精,40斤一桶,要自己動手分裝成小瓶,分發給各個部門。沒有拖車、沒有電梯,他毫不猶豫地脫去外衣,擼起袖子,和同事們硬是靠著一股韌勁,一桶一桶地挪,終于完成裝卸任務,手被溢出的84液蝕傷、汗水濕透了衣服……工作雖辛苦,他卻從不抱怨,踏實認真地完成每項任務。
“現在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我是老黨員,就應該沖在最前面,比起前線醫護人員的辛苦,我做的真不算什么。”部門的同事要跟他換班讓他休息下,他總是這樣說。針對初期防護用品緊缺的情況,馬敬云與部門主任、同事一起奔前顧后,加班加點協調、發放防護物資,及時的讓奔波在保電現場的一線員工、值守在服務窗口的營銷人員、坐鎮在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有安全的防護設備,無后顧之憂安心工作。
每天,馬敬云都要對防疫物資進行清點核對、卸貨搬運,分發至各個部門。“東西交給他,就等于進了保險箱。”這是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最常評價他的話。對于防疫物資,他不斷核對臺帳,仔細清點,每個口罩、每雙手套都不落下。“現在防疫物資是最珍貴的東西,來之不易,一定要保證發到每位職工的手上。”這些物資,他看得比自家東西還要緊。

除此之外,他還負責公司車輛的管理,筑牢了疫情防控“第一關”。2月15日,煙臺地區普降大雪,有豐富車輛管理工作經驗的他,第一時間就做出反應,及時在公司防疫微信群里下通知,叮囑駕駛員注意事項,督促駕駛員按要求對車輛進行消毒。車輛臨行時,到車邊檢查車輛情況,檢查駕駛員防護是否到位。每天晚上都在辦公室落實派出的車輛回場情況,只有所有車輛全部安全回場,他才能安心回家休息。
疫情就是集結號,崗位就是作戰地。他經常說:“做好保電一線人員的‘后勤衛士’,我們責無旁貸。”這也是馬敬云和每一個后勤人的心聲。為了對“戰略物資”負責,華燈初上時,他還要繼續帶領同事們投入到倉庫盤存、填寫報表的工作中。他們雖然不在一線,但是從未停止過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