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作為旅游城市 垃圾箱和公廁密度太低了
膠東在線消息 近日,問題編號為1018864的網友留言建議:煙臺作為旅游城市,萊山區和芝罘區垃圾箱和公廁密度太低了,對于維護市容和環境不利,這個預算應該不高吧,怎么不解決一下呢?
煙臺市環境衛生管理中心對此回復:首先,感謝您對城市管理和環境衛生工作的關注!公廁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是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市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市區公廁經過多年持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由環衛部門直接管理的公廁市區203座,縣市219座,基本達到了二類標準以上。加上主次道路兩側商貿服務網點附屬的公廁,主要區域基本滿足的市民出行的需要。但是,由于歷史欠賬過多等原因,市區公廁總體數量少、位置偏、檔次低的現象依然存在。在居住小區建設公廁,首先需要規劃部門進行選址審批,這是公廁建設的關鍵環節。
目前,市區大部分老舊小區由于建設時間較早,沒有為公廁建設預留空間。一些新建小區、城郊接合部村居改造、新修道路,部分車站,在規劃設計時也未能按照該標準配套建設公廁。后續建設往往因為土地使用權、水電配套、附近居民和單位以影響生活為由進行干擾等各種因素,導致建設難度加大。今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正在積極協調住房建設部門,爭取將公廁配套納入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規劃前置審批。
同時,指導各區逐步在城市中心區、文化特色區、標志性道路、新建小區等地標區域,建設、改造一批現代型、科技型、藝術型、文化型、生態型的公廁。高標準提升公廁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逐步推動有條件的沿街單位向社會開放廁所,進一步改善市民和游客的如廁舒適度和滿意度。近年來,為了解決傳統垃圾運輸模式存在的散發異味、污水滲漏、噪音污染、裝運垃圾擁堵交通等問題,我市大力改革生活垃圾收運方式,推廣密閉、環保型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目前市區已經市區和縣市已經建成280座。
下一步,根據市政府關于城市管理領域流程再造的實施意見,新建居住小區、大型公共設施在規劃建設時同步配套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老舊小區根據條件逐步更新。依托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壓縮站,在居民小區周邊區域開展生活垃圾環保化收運模式,用帶蓋垃圾桶替代敞口垃圾箱,用小型垃圾桶收運車替代大型垃圾壓縮車到街巷進行轉運,實現“及時、便捷、密閉”收集。2021年底前市區基本完成敞口垃圾箱的淘汰更新,消除傳統收運方式造成的二次污染。再次感謝您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