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高架、地下三選一,山海快速路為何青睞高架
膠東在線8月23日訊(記者 王向榮)煙臺山海路規劃修建快速路,地面、高架、地下三種敷設形式為什么選高架?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城市交通與地下空間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余朝瑋來告訴你緣由。
快速路建設對拉大城市框架、解決交通矛盾等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城市快速路主要有地面、高架、地下三種敷設形式。其中高架快速路形式在國內外最為普遍,地面和地下快速路形式相對較少,主要原因還是各種形式的特點不同。
地面快速路:雖然工程技術相對簡單,投資較低,但是工程占地較大,對相交道路的通行和兩側地塊的溝通阻隔嚴重,對周邊地面交通影響較大。主要適合在相交道路間距大、周邊開發較少的城市外圍地區。以山海路為例,若采用地面快速路,要么是東西聯系全被割裂,兩側聯系不便,要么是要增加多處東西向立交,考慮山海路西高東低的地形,對區域環境影響也非常大,采用地面快速路并不合適。
地下快速路:采用立體方式服務快速路通過交通,主線與地面交通互不干擾,兩側溝通方便,對城市原有環境的影響也較小,但地下快速路建設費用高、建設風險大、施工復雜且工期長,且對現狀地下管線影響較大,運營管理要求與成本較高,與周邊路網聯系相對不便,對周邊地價提升有限,一般是在城市重要商務區、歷史風貌保護區或者山體湖泊等面臨較大交通壓力而又無繞行線路時,才考慮采用的一種形式。
高架快速路:兼具了地面地下快速路形式的一些優點,主線位于地面道路之上,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占用土地較少,主線與地面交通互不干擾,兩側溝通方便,擁有較強的交通聯系功能,對城市功能影響小,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較好形式,適合在城區中建設。
山海路紅線寬度50米,道路兩側規劃有50米寬的綠帶,建筑退綠帶15米,空間資源良好。港城大街以北道路兩側西高東低,若采用地面快速路形式需要削峰填谷,影響生態環境,景觀效果不佳,也會對橫向道路聯系產生割裂。若山海快速路采用高架形式,布局在道路中央,占地少,距離居民區較遠,不造成交通割裂。同時山海路南部高鐵站區域,榮烏高速和城際鐵路均為高路基形式,既有預留輔路橋洞無法滿足地面快速路寬度,山海快速路與榮烏高速形成互通立交,以高架形式與煙臺南站銜接更為合適。通過綜合比選,選擇高架形式作為山海路快速路的建設形式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