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煙臺市濱海路解除禁摩政策
膠東在線消息 問題編號為1268906的網友留言建議:尊敬的煙臺市相關部門:作為熱愛這座城市的一員,我對濱海路的禁摩政策存有疑慮。濱海路作為煙臺重要的觀光線路,承載著市民休閑、游客游覽的多元需求。然而,自2022年7月實施的禁摩政策以來,摩托車騎行群體被全面限制,這一“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不僅忽視了市民的合法出行權益,也削弱了城市包容性。在此,我懇請相關部門重新審視禁摩政策,探索更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路徑。
一、禁摩政策的矛盾與民生訴求
合法騎行者的權益受損。摩托車作為國家認可的合法交通工具,車主依法繳納購置稅、保險并考取駕駛證,理應享有平等的路權。然而,當前濱海路禁摩政策將合法騎士與非法改裝、擾民行為混為一談,導致守法市民因少數違法行為被迫承擔出行限制的代價。
政策邏輯的片面性。禁摩的主要理由包括“減少交通事故”和“維護旅游城市形象”。但數據顯示,交通事故的主因多為超速、改裝、無證駕駛等違法行為,而非摩托車本身17。例如,2024年煙臺交警查處案例中,違法行為集中于非法改裝、無證駕駛等,合法騎士并非問題根源1。若僅因管理難度而全面禁摩,實為“以禁代管”的懶政思維。
民生需求的忽視。摩托車是許多市民通勤、短途出行的剛需工具,尤其對中低收入群體而言,其經濟性和靈活性無可替代。參考2017年萊陽“禁電”爭議,簡單禁止反而引發民眾對政策合理性的質疑,甚至激化社會矛盾2。民生政策需平衡秩序與需求,而非以犧牲部分群體權益為代價。
二、精細化管理的可行性
區分合法與非法,強化執法針對性。針對“炸街”、非法改裝等擾民行為,應加大執法力度,而非全面禁行。例如,2024年煙臺交警對非法改裝車輛罰款500元并責令恢復原狀的做法,已有效震懾違法者1。同時,可借鑒“小目標”車輛整治中的“五選一”柔性執法,通過教育勸導提升騎士守法意識。
分時段、分路段管理。濱海路作為旅游線路,可在高峰時段(如節假日)限制摩托車通行,或劃定部分騎行友好路段(如非核心景觀區),既保障市民權益,又減少對游客的影響。類似策略已在多地景區成功實踐。完善配套設施與騎行文化引導。增設摩托車專用停車區、安全提示標識,并聯合騎行社團開展文明騎行宣傳。例如,煙臺交警曾對合規騎士進行安全教育,引導其“低速降噪”,此類正向激勵可推廣至更多群體。
三、城市治理應彰顯溫度與智慧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僅體現在秩序井然,更體現在對多元需求的包容。鄭州暫緩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聽取民意的做法,值得煙臺借鑒2。濱海路禁摩政策若持續“一刀切”,不僅違背“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也可能抑制旅游消費——摩托車騎行本是濱海旅游的特色體驗之一,合理引導可轉化為城市文旅新亮點。
城市治理需在安全與便利、秩序與包容間尋求平衡。我們呼吁煙臺市相關部門:
重新評估濱海路禁摩政策,召開聽證會聽取市民意見;制定分級管理方案,區分合法騎行與違法行為;加強執法與教育并重,推廣柔性管理措施。讓政策既有力度,更有溫度,方顯城市管理的智慧與擔當。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回復:您好:來信收悉。對于您來信中咨詢的情況,現回復如下: 濱海路沿線實施摩托車限行的措施,是公安交警部門為加強市區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旅游觀光線路交通暢通,有效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結合民意反應較強烈的熱點問題,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確定實施的管理措施 感謝您對交警民意工作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