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月10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張錕)2019年是人防攻堅之年,是深入推進人防建設發展的重點之年,人防工程建設管理進一步規范,完成了人防指揮信息系統改造升級,拓寬了人防宣傳領域,全市人防工作取得長足進步。提升人防行業監管服務質量
這一年,深入推進“一次辦好”改革。建立了人防工程施工圖市區兩級聯動審查機制,在全省人防系統率先推行人防工程審批“告知承諾制”,將“互聯網+”與“容缺辦理”、“延時服務”等相結合,有效精簡了辦理環節、提升了審批效能;會同市住建局、行政審批局等部門實行市縣兩級施工圖“多圖聯審”,實現了“一窗受理、聯合審圖、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壓縮了圖審時限。加強人防市場監管,出臺了《煙臺市人民防空工程質量管控辦法》,制定了《人防工程質量監管手冊》,與省防辦組成聯合檢查組對我市人防監理和設計單位進行抽檢,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秩序。
建立人防工程管理數據庫
這一年,人防工程建設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完成市級人防工程信息數據庫建設,共整理工程檔案1187件,完成人防工程項目測繪368個、96.8萬平方米,實現人防工程數字化管理。摸清了早期人防工程家底,推動早期人防工程平戰結合使用。以規劃為引領,啟動了《煙臺市人民防空建設規劃(2019-2035)》編制工作,積極融入城市發展大局。
平戰結合模式闖出新思路
這一年,深入開展平戰結合模式創新。海陽市作為煙臺第一個開工建設的人防基本指揮所的縣級市,2019年,在人防指揮中心,海陽市開創性地利用指揮中心建立起智慧工地管理平臺。該中心戰時用途為指揮中心,平時作為海陽市智慧工地管理平臺使用。平臺將建筑面積5000平米以上的房屋建筑項目工地納入監管范圍,將人防和技防相結合,對建筑工地動態、精細化監管,結合建筑工人實名制設備、揚塵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的安裝,實現了對揚塵治理、工程安全質量、農民工考勤及工資發放、工程進度等的動態監管。“工作中,我們堅持戰時防空與平時防災減災救災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提高人防工程平戰結合的利用效能,讓人防工程更好地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海陽人防辦相關負責人說道。
傳統人防指揮模式發生根本改變
這一年,人防信息化建設扎實推進。完成市人防基本指揮所指揮信息系統升級改造,按照軍地聯合應急作戰指揮部戰時指揮場所建設要求,對市人防基本指揮所指揮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人防指揮作業模式。市人防部門承辦了全省人防無線寬帶集群建設現場會,高標準完成功能演示、服務保障、經驗介紹等各項任務,得到了省辦領導好評。此外,我市完成了市級人防4G圖傳系統和四處市級人防重點目標高點監控建設,建成市級人防小型機動指揮通信系統。
配合新型應急指揮體系,我市14個縣市區同步開展了防空防災應急演練活動,參演人數近1萬人,組織開展了全市人防系統共同科目訓練與“準軍事化”訓練。一部手持設備,就可以通過4G將信息實時傳回指揮中心……招遠市人防應急指揮中心項目,除了滿足縣級人防系統的功能要求外,增添了多項智能化功能。在招遠市區的人防疏散基地,全部安裝視了頻監控系統,通過云臺高清紅外攝像機和鋪設的專用網絡,將疏散基地的各類視頻信息回傳到指揮中心,可以實時進行調度。

人防知識宣傳更加廣泛
這一年,人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持續深化。進學校、進社區,人防知識得到推廣,全社會的人防觀念得到提升。2019年“8.15”防空警報試鳴,市人防辦利用新媒體做好線上宣傳,“煙臺防空警報”話題成為當日微博熱搜,閱讀量達5800余萬次。積極邀請市人大、市政協主要領導、省政協委員市直部門調研參觀人防工作,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了“走進人防”體驗活動,舉辦了“人防教師培訓班”,結合“5.12”“8.15”開展了廣場宣傳活動……通過深化宣教“五進”,有效增強了市民的國防人防意識。 人防教育,從娃娃抓起。開發區人防辦進入學校,開展防化學、生物武器襲擊和應對化學事故、生物病毒傳染的基本要領的教育;教育學生警報器的使用方法,野外條件下的傷口包扎,制作一些簡易的急救擔架等等,新穎的教學內容與模式,引發了學生興趣,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蓬萊人防辦利用學校、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人防宣傳陣地組織開展,將要地防空、野戰防空和人民防空相結合,大力宣傳人防法律、法規和人防知識。
人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人防發展離不開全社會共同參與,市民的人防意識與國防意識更是至關重要。只有這樣,在戰爭發生時,才能將人防這最后一道保護民眾的防線作用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