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6訊(通訊員 丁一倫) 在防控疫情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它就是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者,在防控戰役中,他們是一線的“排雷兵”,每次發現隔離病例,他們是最先進行疫情調查的人。不論白天還是夜晚,只要接到指令,他們便第一時間趕到最危險的地方,沖鋒在前,一直走在戰斗的最前沿。
李海文是煙臺招遠市疾控中心的一名醫生,也是流調隊伍的一員。記者采訪時,他們正好接到通知,剛剛接診了兩例發熱患者,需要立刻進行流調。李海文迅速出發,來到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穿戴裝備。口罩、工作帽、護目鏡,再穿上一層防護服,此時的他已經很難讓人辨認出模樣。據李海文介紹,現在所有進到隔離病房的人都得全副武裝,進去了只能通過身高和護目鏡后的眼睛來判斷彼此。

全副武裝后,還得再次相互檢查,確定包裹嚴密。走過一條安靜的走廊,才能來到真正的隔離區。在隔離病房內,李海文他們要從隔離病例每天的行程安排、接觸人群、如何就醫等信息進行一一了解,并在調查表上詳細記錄和進行有效分析,以詳細掌握他的行動軌跡,以便查找出所有接觸人群。

整個調查花了一個多小時。走出隔離病區后,通過嚴格的消毒,李海文卸下防護用具后,就得馬上馬不停蹄趕回單位,完成此次調查報告。

據了解,自招遠市接診首個隔離觀察病例,李海文便冒著有被感染的風險,第一個參加了疫情的流調。截至目前,他親身參與的流調人員已達35人。而他也已在這防控一線持續奮戰了近月余。

這世上本就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如果疫情沒有威脅到你,一定有人在背后默默為你付出。在這里,讓我們向那些背后默默付出的他們道一聲平安!來源:看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