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時刻2月23日訊(融媒體記者 劉博達 李俊鋒)受疫情影響,開復工企業資金需求大幅增加,為切實助力企業保經營、渡難關、穩發展,煙臺市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推出穩崗返還網上推送服務,并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制定出臺一系列信保貸政策,助力企業恢復生產。

受疫情影響,煙臺交運集團的很多客運班線業務都處于停滯狀態,穩崗位、保生產成為企業當前面臨的頭等大事。市交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劉志強說:“疫情以來,除執行好部分民生及防疫物資運輸外,企業基本處于停產狀態。交運集團又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從業員工4200多人,每月企業固定成本又很大。”
正在企業焦頭爛額時,煙臺市2020年援企穩崗工作全面啟動,通過簡單的網上申報,交運集團獲得了近90萬元的穩崗補貼,成為疫情期間企業收獲的第一份“政府紅包”。市人社局失業保險科科長郭繼勇表示:“按照應發盡發的原則,我們通過大數據一共篩選出全市三萬兩千多戶企業符合條件,而且我們也精準地計算出各個企業的返還額度。這樣就改變了以往由于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部分企業漏報的現象。”

為了簡化程序,實現“零跑腿”,市人社局在今年的穩崗補貼發放中全面應用了大數據,只需登錄網站、填寫信息和打印回傳三步,便可以將數據精準推送給企業客戶端。市人社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遲有深對記者說:“去年利用傳統的申報方式,全市共有4600家企業享受了穩崗補貼政策。那么今年我們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了信息化平臺,截止到今天上午十點,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全市共有700家企業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了申報,涉及金額1300萬元。”
從企業發起,政府審批,到政策找企,數據跑腿,信息流助力了資金流,資金流又第一時間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如今針對企業當前面臨的難題,煙臺市出臺了一系列穩崗位保就業的措施:將失業金標準提高至最低工資的90%,預計全市失業金支出4.2億元,按同比口徑較2019年增加5000萬元;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面臨暫時性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返還標準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
一邊是政策找上門,給企業吃下定心丸,一邊是銀行找上門,為企業發展打通奇經八脈。在煙臺榮昌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疫情以來向武漢緊急輸送了3千多萬元的抗病毒相關藥品,后續的抗病毒藥物生產線要開足馬力,流動資金成為了最大的短板。在管委的牽線下,浦發銀行迅速為企業申請了專項貸款額度3000萬元。

煙臺榮昌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副總經理于曉銘說:“時間從平時的一個月左右縮短到三天,為我們爭取時間和效益,目前該筆資金已全部投入抗病毒相關藥品生產中。”
不僅是納入24小時快速審批通道,這筆半年期專項貸款,與同類企業貸款相比,利息也節省10萬元左右。浦發銀行煙臺開發區支行副行長杜春山表示:“我們放款也是采用線上放款的形式,貸款合同包括一些相關的資料通過郵箱上傳等形式,最終是13號完成了貸款發放落地。”
不僅是一家榮昌制藥,在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支持中小微企業抗疫情渡難關的政銀企對接會上,工商銀行與艾睿光電、青島銀行與煙泰達機械等6家銀行與企業舉行了現場授信簽約,授信總額達8.4億元。

企業如饑似渴,政府雪中送炭。為抗擊疫情,自貿區煙臺片區將信保基金支持企業范圍由十大產業集群企業擴大到所有中小微企業。信保基金增信規模由2億元提高到3億元,合作貸款規模最高可達30億元。“信保貸”單戶貸款額度最高由500萬元調整為1000萬元,貸款期限不低于6個月,并實行優惠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