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5月20日訊(記者 許加薇 通訊員 宋婕)5月20日,煙臺高新區組織開展全區11家院企現場觀摩會,旨在通過一線調研、觀摩,強化高校院所與科技企業常態化交流機制,助力高校院所推介先進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產學研合作新碰撞,進一步釋放科技創新活力。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傅澤田,山東商務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耿建敏,山東城市服務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宋寧,煙臺職業學院院長溫金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總裁王建中等區內41家院企負責人參加活動,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劉森,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于紅綾陪同。


觀摩路線覆蓋了區內4所科研機構、2家功能園區、2個專業化平臺、2家行業領軍企業、1個國家級孵化平臺,不僅涵蓋了各行業、各領域的典型代表和創新成果,也代表了高新區的產業特色和功能定位。其中中國航天513所先后榮獲了150余項科技成果獎,被評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集體”、“北斗導航工程突出貢獻集體”;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獲準國家能源海洋石油鉆井平臺研發(實驗)中心,2017年由中集海工院設計、中集來福士建造的“藍鯨1號”作為主要裝備助力國家完成可燃冰試采任務;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煙臺分所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國內唯一一家分所,建有8000平方米實驗室,配置儀器設備760余臺(套),擁有國家杰青、973首席科學家等70余人高水平研發團隊;中科院計算所煙臺分所是中科院計算所第一個將技術整體轉移并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地方分支機構,連續6年被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評為煙臺市高層次人才載體;國際設計小鎮由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和中德工業設計中心共建,打造世界級設計產業集群與新動能示范基地,為煙臺市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撐;煙臺北航科技園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高新區管委合作建設,致力于打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其聯盟高校的技術轉移中心和成果產業化基地,國際一流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綜合體;煙臺市(國際)技術市場構建“政府、企業、服務機構、技術經紀人”四位一體的服務體系,通過“技術市場需求征集”、“合作機構招募”、“企業創新賦能計劃”,打造國家化高層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煙臺醫藥與健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總投資4.18億元,是山東省規模最大、最系統、最先進的國際化醫藥與健康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下設“十中心、一基地”,創新開展定制技術服務、自助研究服務、技術合作開發服務三種模式。


觀摩結束后,劉森做總結發言,他表示高新區第一次舉辦此類活動,初衷就是作為地方政府,要為全區高校院所、企業、中介機構搭互動平臺、盡服務本職,因地制宜,活用自有高校院所人才資源,善用企業市場推廣平臺,增進內部溝通交流,挖掘潛在合作需求,實現智力結晶與成果轉化的融合共贏,共同打造更美好的家園。下一步,高新區將堅持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強化科技支撐力,圍繞“高”和“新”,抓科技創新,促成果轉化,全面加強與“中科系”、“高校系”、“國際系”合作,通過優化內部共贏環境,吸引更多資源要素向高新區匯聚,更多創新平臺在高新區布局,更多研發成果在高新區轉化,培育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在借勢借力中實現快速發展,助力全市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