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山東省煙臺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正常,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本年度,煙臺將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擴大有效投資,防范化解各類風險,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煙臺迅速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制定方案預案,下發40多份防疫指南,做好應急物資準備,贏得抗疫主動權,積極落實“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求,嚴格管控重點關口和重點場所,有效阻止了疫情輸入和擴散。
正確處理疫情防控與經濟運行關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煙臺精準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制訂14個行業防控規范,打出政策“組合拳”,分類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全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2020年3月初,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復工復產。
動能轉換全面起勢
以建設制造業強市為目標,煙臺堅定不移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經濟運行呈現結構優化、動能增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繼續保持山東省領先,中集集團“藍鯨2號”等一批項目的關鍵技術實現突破,南山、招金、瑞康等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生物醫藥產業、先進結構材料產業入選全國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煙臺謀劃啟動了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事關煙臺發展大局的九大片區整體開發項目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作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山東省海洋經濟五大工程之一的煙臺海上世界項目,一期工程芝罘灣廣場已經開工建設,未來這里將打造集“船港城游購娛”于一體的都市新核心。
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海上衛星發射保障任務基礎上,煙臺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集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共建以海上發射母港為核心,包含火箭研發制造、發射平臺制造、航天測控服務等全產業鏈的“中國東方航天港”。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煙臺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技術與大健康、航空航天、海洋經濟、新材料、新能源和數字創意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內計劃建設5G基站3550個以上,高水平建設海上衛星發射母港基地,在煙臺海域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場,支持萬華集團建設世界一流化工企業,支持山東裕龍石化項目高標準建設,支持上汽通用東岳汽車基地更新換代。
深化改革提速發展
2019年以來,煙臺大刀闊斧進行重點領域改革,全力推進落實流程再造各項任務,改革呈現全面展開、全域延伸、全力突破的新格局。
關鍵領域改革向縱深推進。全市新爭取省級以上改革試點項目120項;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措施,新增“個轉企”319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多家;開展市以下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農村95.3%的村居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任務。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煙臺出臺《聚焦五大領域加快流程再造工作實施方案》,實現“一次辦好”全覆蓋;在全國首創施工許可容缺圖紙審查機制,557個項目獲許容缺開工;在山東省率先完成政務數據歸集工作,“煙臺一手通”政務服務APP上線運行,全市可網辦事項占申請事項的98.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深入實施重點領域改革。煙臺推動80%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移動辦理,市級涉企審批事項全部容缺受理,推進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試點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抓住自貿區發展機遇,擴大對外開放新格局。2019年8月,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獲國務院批復,這是煙臺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城市之后,迎來的又一重大開放機遇。煙臺向自貿區下放了760項市級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煙臺片區聚焦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機制持續發力,推行企業開辦“半日辦結”“拿地即開工”、中日韓跨國審批、1分鐘海運通關貨物放行等創新服務舉措,全力為市場主體辦事省時間、降成本、提效率。
用心“筑好巢”引來“金鳳凰”,華潤化學40萬噸尼龍智能化產業升級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煙臺片區。截至今年2月底,煙臺片區新注冊企業2542家,新引進外資企業52家,入駐金融機構13家,落地科創合作平臺9家,引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7人。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建設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是煙臺不變的追求。
以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大事項為抓手,煙臺推進一系列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濰煙高鐵納入國家干線鐵路網,蓬萊國際機場二期正式開工,煙臺港西港區工程加快推進,老嵐水庫建設全面啟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全面提速,中心城區重點片區開發完成規劃……城市建設進入新一輪發展黃金期。
以高標準高質量高效能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煙臺重點片區開發拉開框架。堅持高水平規劃、建設、合作,今年煙臺全面啟動芝罘仙境、海上世界、幸福新城、高鐵新區、夾河新城、牟平新城、八角灣中央創新區、金山灣區、空港新區“九大片區”建設,拓展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在中心城區形成多組團同步崛起的城市開發建設新局面。
作為連續五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煙臺,正全力爭取實現“六連冠”;空氣質量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質量標準;舊城改造速度進一步加快,城市書屋、一元公交、城市慢道、社區食堂等便民惠民舉措不斷豐富,整個城市更加舒適宜居。
鄉村振興譜寫新篇
2019年,煙臺設立48億元的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高標準譜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創建省市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12個,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8個村入選全省美麗村居試點,農村人居環境提檔升級。由村黨支部牽頭辦合作社1470個,帶動群眾增收4.9億元,農民生活持續改善。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561戶,實施產業扶貧項目704個,帶動3.3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2020年,煙臺更加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建設美麗鄉村,積極培育新型農民,改造果園40萬畝,高標準打造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40個以上,培養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2800名以上、農村實用人才6萬名以上,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