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啥是自貿試驗區?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簡稱“自貿試驗區”,它吸收借鑒了國際上的自由貿易區、自由港等理念和實踐經驗,整合了海關特殊監管區職能,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自貿試驗區是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一塊國家試驗田,圍繞制度創新,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以企業需求為基點,培育功能和政策創新相結合,在風險可控條件下深化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及金融開放創新建設,適應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自貿試驗區建設五周年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深入總結評估的基礎上,繼續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加強統籌謀劃和改革創新,不斷提高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把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
02 目前我國的自貿試驗區
2013年9月到2018年4月,國務院先后批復成立1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了“1+3+7+1”的格局,分別位于上海、廣東、天津、福建、浙江、重慶、四川、湖北、河南、陜西、遼寧、海南,分布于中國沿海及內陸地區。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11個自貿試驗區(不包括海南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立企業61萬家,其中外資企業3.4萬家,以不到全國萬分之二的面積,吸收了12%的外資、創造了12%的進出口,在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中發揮了引領作用,成為推動改革開放的不懈動力。8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6個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在山東等6省區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增至18個,至此涵蓋沿海、沿邊和內陸的自貿試驗區布局更加完善。
第一批 上海(2013年)
第二批 廣東、天津、福建(2015年)
第三批 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2017年)
第四批 海南(2018年)
第五批 山東、江蘇、河北、廣西、云南、黑龍江(2019年)
03 自貿試驗區的定位你要知!
關于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定位可以形象的稱為“四是四不是”,第一,自貿試驗區是國家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要一切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進行探索和試驗。第二,自貿試驗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不是優惠政策的洼地,要緊緊依靠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第三,自貿試驗區是“種苗圃”,不是“栽盆景”,要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第四,自貿試驗區是“首創性”的探索,不是簡單優化程序,要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標桿示范帶動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