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4日訊(記者 鄔勇)今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工業互聯網列入“新基建”重要領域的第一年,工業互聯網在諸多利好政策驅動下已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傳統工業大市,煙臺聚焦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培育、發展工業互聯網,重塑產業新動能。
5G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使能技術。2020年上半年,煙臺市充分發揮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牽引帶動作用。舉辦5G+應用推介活動,發布95個5G應用項目;加快5G基站建設,目前累計建設5G基站3922個。扎實推進人工智能。13家企業成功入選省第二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2家企業入選工信部在科技支撐抗擊疫情中表現突出人工智能企業名單。

位于中韓(煙臺)產業園牟平片區的山東浩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研發中心工程師鐵超正在完成新一代200臺5G+AI“智能無人駕駛機器人”交付前的最后檢測調試工作。這款L4級智能無人駕駛掃路機器人,相關產品先后亮相雄安新區、央視春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拉斯維加斯北美清潔展會,成為智能清潔行業的閃耀明星。“它們能24小時不間斷作業,每小時能清掃1.08萬平方米,相當于54個環衛工人的工作量,每年可節省成本360萬元,相當于9臺有人駕駛掃路機工作量,每年可節省成本270萬元。”鐵超說。
企業上云是接入工業互聯網的初始階段。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產業為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新的助力,企業上云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云動能”,必將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的支撐和保障,也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引擎。目前,煙臺上云企業超過1.5萬家,預計2020年內達到1.8萬家。

走進位于煙臺自貿區的山東渤聚通云計算有限公司展廳,一個“數字化園區”生態體系構架展現在眼前,它通過智能設施、智慧運營、精準招商、全面服務和數據資產五大功能模塊,實現基礎設施智能化、運營管理可視化、功能服務精準化和產業發展集聚化,助力實現園區數字化轉型,為園區企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目前,在煙臺已有上千家企業接入渤聚通(聚通云),在山東接入渤聚通(聚通云)已超過2000家。在政策、技術和市場的多重驅動下,一大批云服務商、大數據服務商正積極助力傳統產業加速向云端遷移,打破“數據孤島”。在此基礎上,以大數據智能化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創新正在顛覆著整個產業生態。其中,產業園區、商圈通過“組團上云”,打造智慧園區和商圈,在調整經濟產業結構、集聚產業優勢打造產業圈、最大限度的激發區內企業的科技創新意識和科技創新實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陣地堡壘作用。
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是核心樞紐,支撐著制造資源的泛在連接、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煙臺工業互聯網領域涌現出一批特色自主平臺和企業自建云平臺。杰瑞集團設立的橙色云設計有限公司2015年成立于萊山區,推出了全球首個工業產品線上研發設計協同平臺OrangeCDS;位于煙臺高新區的騰訊云(煙臺)雙創基地是騰訊在國內建設的首個工業云基地,他們與西門子、達索合作研發的騰訊云煙臺工業互聯網平臺于2019年10月上線運營;萬華集團應用全球最先進的SA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實現了研發設計、供應供銷、經營管理、生產控制全流程信息化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通用東岳汽車引入的SAP系統,覆蓋了從訂單接收到產品交付全流程,可在進入固定生產線前動態調節車輛訂單及配置;招金集團的物聯網智慧礦山工程,通過三維可視化集控系統平臺,實現了對礦山安全生產的整體監控、實時預警、統一調度。

“3DP+數字化+智能化全流程智能鑄造系統平臺”是整個冰輪智能成型工廠的“智慧大腦”。“工廠采用先進的3D打印設備及機器人、AGV、立體倉庫、低能耗中頻電爐、爐料自動上料、配料系統、自動澆注機、退火爐、拋丸清理等智能裝備,涵蓋了ERP、MES、全流程數字設計與仿真、LIMS等數字化業務流程,實現整個鑄造工藝全過程的智能化,能夠達到設備的數控率100%和聯網率100%,成為全球范圍內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最先進的3D打印鑄造工廠,創造了兩個世界之最:擁有目前世界鑄造行業最大的3D打印機和最快的工作效率。”在智能工廠智能控制中心大屏幕前,煙臺冰輪智能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立海如是說,“從砂芯制作至鑄件成型,完成全自動運行,實現鑄造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推動了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引領中國鑄造轉型升級,實現綠色、智能鑄造。”

“安全大數據平臺”,為新能源電池裝上“智慧安全大腦”。走進位于煙臺開發區的煙臺創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趙怡鋒正帶領研發人員對即將推出的液冷式電池熱管理系統進行靜電實驗。該系統在基礎產品之外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可提供多方案產品類型,尺寸大小/水流揚程/制冷制熱性能,全方位定制。更重要的是,基于熱失控技術創新,可實現系統故障自檢、安全保護、智能故障反饋,設有排氣調速裝置,雙風道裝置,安全可靠;同時可接入安全大數據平臺,客戶端實時監控,并調取設備信息具備遠程升級、遠程診斷、數據回傳、車輛定位等功能,為新能源電池裝上“智慧大腦”,讓能源使用更安全、更方便、更智能。
工業互聯網是發展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礎支撐。依海而生、因海而興,煙臺的興衰與海洋息息相關。經略海洋,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時代命題。發力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煙臺持續深耕藍海、連接五洲,全力建設海工裝備制造之城、海洋牧場示范之城。

“煙臺智造”實現“輸氧”深海。6月19日,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征名活動揭曉,由中國船舶七〇二所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定名為:奮斗者號。“奮斗者號”集備了各種高精尖設備,其中就包括宏遠氧業研發生產的生命支持系統。該系統能自動監控載人艙內氧氣、二氧化碳的氣體濃度,為乘員提供生存必需的氧氣并清除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具備一定的提升載人艙環境壓力的能力,并對艙內濕度、溫度、壓力等與乘員舒適度息息相關的參數進行監測,盡可能的為潛航員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

全國首座大型智能化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中集來福士)
“煙臺智造”邁向全球“大海洋”產業。2020年上半年,中國海工北方總部正式啟動中集海洋新動能研發中心、中集海洋油氣研發中心組建工作,海陽基地智能管加工車間項目建設完成,向挪威交付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目前亞洲最大的多用途滾裝船項目已順利下水。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的誕生,讓中集來福士不斷亮相于世界舞臺,成為高端海工裝備領域的一顆閃亮明星。站在行業之巔,中集來福士繼續挖掘潛力,創新求變。近年來,中集來福士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海洋強國”戰略,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歷史機遇,匯聚中國海工力量,形成產業生態圈,在鞏固海洋油氣領先地位的基礎上,向海洋漁業裝備進軍,積極布局全球“大海洋”產業,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抗擊疫情,“煙臺智造”在行動。今年疫情席卷全國,多數工業企業出現了開工延遲、產能不足、物資短缺、訂單流失等問題,而工業互聯網的出現,促使一部分企業迅速彌補了傳統生產協同模式下的諸多“裂縫”,率先實現加快復蘇、穩定經營甚至逆勢增長。疫情甫始,煙臺市工信局規范有序推進工業企業復工復產。指揮部先后印發《煙臺市工業企業復工指南》《關于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復工復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指導企業同時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2月28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到100%。基于對新需求、新技術、新產業的預判和把握,舒朗集團第一時間立項組建煙臺舒朗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緊急轉產防護用品。疫情發生后,舒朗集團向煙臺、德州、東營、重慶、湖北、法國及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了防疫物資,第一時間把近40萬件、價值超過4000萬元的防護服捐贈到了抗疫一線。今年4月23日,位于煙臺開發區總投資5億的舒朗集團五期項目舉行奠基儀式,預計2020年底主體竣工。項目規劃以智能化工廠為核心產業,并吸納相關創新型生產線項目及技術合作。受疫情影響,項目增加衛生防護系統研發中心,智能化工廠項目完成以后,舒朗的產業結構將發生大的變化,是舒朗從單一的服裝企業,向多元化產業發展的開端。
工業互聯網覆蓋工業領域全要素、全流程、全產業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多主體的協同融合,最終形成一個產業生態服務體系。目前,煙臺已構建起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國民經濟41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涉及37個,培育了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16家百億級企業、48家上市企業,擁有8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2020年下半年,煙臺將突出抓好總投資633億元的100個投資過億元的技改項目,全程跟蹤調度和服務指導。加快推進東方航天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等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跟蹤服務、靠前服務,爭取項目早見成效。著力打造創新平臺,新增省級以上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5個;啟動貴金屬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基地建設;新增市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4家。大力推進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年內新建5G基站35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