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8月18日,煙臺市舉行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改革創新推介會,推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改革創新情況,推介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貿易便利化創新成果,推介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智慧稅務創新成果,推介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金融領域創新成果。
膠東在線8月18日訊(記者 許加薇 通訊員 馬雙軍)稅收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評估自貿區發展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面對煙臺自貿片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煙臺市稅務局爭創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首創經驗,在服務新一輪自貿區建設中奮力走在前列。
據介紹,煙臺稅務局激活政策和創新舉措雙管齊下,按照“用好已有的、借鑒別人的、探索自己的”,將國家出臺的適用于自貿區的普惠式稅收政策匯編成冊,指導企業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將全國自貿區的好政策好措施疊加推廣,做到更精準更快捷更有效;探索擴大區內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范圍,施行融資租賃業務出口退稅,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符合條件賦予“一戶一議”最高管理類別和“容缺辦理”等特色措施,切實降低企業涉稅負擔。
建立《智能辦稅服務指南》《行業稅收優惠指南》《稅收信用運用指南》“三個指南”,為區內企業定制“一企一策”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務,實時提供最優政策組合建議,推送政策風險提醒,為企業發展壯大保駕護航。疫情期間充分聚焦疫情防控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精準推送、快速落地;截至7月底區內企業累計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39億元,辦理出口退稅11.2億元,減免企業所得稅及其它稅費0.73億元。
柔性監管和防范風險有機結合,注重“放管服”改革過程中的權責劃分,從防范涉稅風險、保障企業發展出發,稅務部門審慎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試行“包容性”“保護性”稅收監管模式,還責于納稅人。實行納稅信用動態管理制度,一次性給予自貿區企業最高信用等級,建立納稅人信用自我修復機制和申辯前置機制,特殊事項允許符合條件的低信用企業享受高信用待遇,開展差異化管理。實行納稅人無過錯免責制度,納稅人無主觀惡意,涉及輕微稅收違法行為,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目前已經明確對22項一般稅收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其他稅收違法行為按照最低標準執行。實行入戶評估檢查審慎制度,除涉及重大舉報和高風險事項外,原則上不再開展入戶檢查、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除涉及故意偷逃國家稅款、嚴重破壞稅收秩序外,鼓勵一般違法企業自查自糾,實行有風險不放過、無風險不打擾,營造公平公正的執法環境。
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精準對位,從服務自貿區發展的大格局中尋找定位,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在減事項、降門檻、壓時限、簡流程等方面,提供更加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涉稅服務,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取消或放寬辦稅前置性事項,197項依申請涉稅事項全部實現“受理即辦”“一次辦好”,實行納稅人涉稅事項容缺受理機制,確保全部涉稅事項無例外“一次辦好”。降低發票最高開票限額審批門檻,凡申請100萬元最高開票限額的企業,實行先許可后核查,優先滿足企業經營需要。探索出口退稅流程再造,納稅人首次申報出口退(免)稅,實行先備案退稅后核查管理,退稅款最快12小時到賬,平均退稅時限縮短了6天,速度為國內最快。此外,順應社會信息化趨勢,加快智慧稅務建設的前沿探索突破,讓便民辦稅更加智能精準。重點抓好“5G+稅務”智能化建設,快速辦結實名信息采集、資料上傳、發票申領等涉稅業務,整體辦稅效率提升80%。打造“10分鐘24小時自助辦稅圈”,確保10分鐘路程內至少有一個自助辦稅場所,實現遠程一體化、可視化監控。全區184項涉稅業務包括非居民納稅人外匯支付實現“全程網上辦”,使非接觸式辦稅服務達到總業務量的90%以上,網上申報率達到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