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8月18日訊(記者 許加薇 李剛 通訊員 張魯濱)中韓(煙臺)產業園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重視制度創新與改革開放的探索,通過跨境審批服務等相關政策多維度扶持,吸引韓企扎堆落戶。目前,產業園已成為越來越多韓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
政策保障
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如果說潛力大的優勢項目是驅動中韓(煙臺)產業園發展的強勁動力,那么改革創新,則是產業園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第一支撐”。
今年2月20日,煙臺開發區駐韓招商處在首爾頒發了“麗源莎(煙臺)科技有限公司”“路福(煙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營業執照。得益于跨境審批這一便利舉措,路福電子科技代表理事趙晟秀十分激動:“本來考慮到辦營業執照還要到中國去,公司暫緩了項目推進計劃,但后來得知可以在韓國就拿到營業執照,我們便沒有了后顧之憂。”
2019年10月,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的跨境審批服務,通過服務前移,在韓國受理、初審企業登記注冊有關材料,并代為辦理相關手續,讓韓商不出國門即可獲得中國市場主體資格和經營資格。目前,6家韓資企業通過“跨國辦”模式在境外取得了營業執照。
“這里投資環境好、服務質量優,我們將立足產業基礎,加快轉型升級,把企業做大做強。”喜星電子(煙臺)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在介紹公司的投資發展環境時說道。
“中韓產業園和自貿區兩大國家級園區平臺‘雙疊加’,這在全國范圍內屬于唯一一例,中韓(煙臺)產業園將按照高標準的建設要求,在煙臺自貿時代探索更多創新案例,不斷打造中韓地方經濟合作和高端產業合作新高地。”煙臺開發區招商局駐韓國招商處處長于飛表示。
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建設,煙臺開發區是承接地。
煙臺開發區圍繞投資管理簡化、監管職能優化、貿易通關便利化,加強系統集成式制度創新,為園區騰飛再添助力——在“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基礎上,重磅出臺優化政務服務20條意見、50條創新舉措和60條惠企新政,推行極簡審批、極速辦理、極優服務,企業開辦時間最快2小時,八成以上審批事項全國最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透明化程度最高的“行政服務模式”。
項目要引得來,還要留得下,土地成為項目是否留得住的關鍵因素。今年三月成立的國際招商產業園,便將重點之一落在了構建“兩大”保障機制上。
兩大保障機制是指“要素跟著項目走”和建立工業項目“標準地”服務模式。這兩大保障機制不僅可以讓落戶的項目實施“拿地即開工”,節省投資成本,更能為項目提供審批減前置、減環節、減流程、減時間,企業省心、省時、省錢的“四減三省”精準服務。
如今,在這兩大保障機制基礎上,煙臺開發區進一步深化改革,探索實施“帶方案出讓土地”“項目選址會商機制”“規劃建設特派員”等創新舉措,率先推出“全鏈條全周期供地模式”,全力打造“從選址、設計方案到驗收全鏈條服務,從項目洽談到投產達產全周期監管”的集約節約用地“升級版”。
種種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正在轉變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
全方位交流
構筑宜商興商創新高地
從企業的需求出發,只有營造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才能“筑巢引鳳”。
培育更濃厚的產業氛圍、健全各類配套、提升服務品質……種種“五星級營商服務”,正悄無聲息地兌換成無可比擬的產業優勢和可期可待的創新潛力。
今年一場疫情,許多外籍技術人員無法返煙工作。為此,中韓(煙臺)產業園工作人員集體行動起來,竭力做好“快捷通道”入境人員的服務工作,開通省內首例中韓包機,幫助樂金電子部品和樂金顯示的417名員工順利返崗。
為了讓外籍人士住的舒心、留的安心,煙臺開發區組建了全省首家國際人才集團,服務人才落戶、安居、創新、創業的全鏈條,為海內外高端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務,打造友好舒適的人才環境。
隨著中韓產業園建設不斷提速及自貿區獲批,煙臺市與韓國經貿合作、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包括打造的韓國風情步行街,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一處近距離接觸韓國民俗文化的機會,也為在煙韓籍人士提供一個購物娛樂的品牌街區,讓他們在煙臺找到“家”的感覺。
一個個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為中韓(煙臺)產業園加快發展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韓(煙臺)產業園將緊緊抓住新時代的大機遇,凝心聚力繪就新標桿,向世界發出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