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8月18日,煙臺市舉行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改革創新推介會,推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改革創新情況,推介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貿易便利化創新成果,推介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智慧稅務創新成果,推介服務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金融領域創新成果。

膠東在線8月18日訊(記者 賈楚航 李剛)全國首創推出投資注冊跨國辦,海關通關服務“敢破敢立”,稅收加快流程再造“一次辦好”,金融紅利加快釋放助力自貿發展……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設立一年來,政務服務水平和制度創新能力不斷刷新,在營商環境、制度創新生態、發展載體空間、國際合作平臺建設方面跑出加速度,一幅創新發展藍圖正徐徐展開。
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制度創新顯活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年來,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牢牢堅持“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初心使命,聚焦“創新引領、系統集成、彰顯特色、賦能發展”工作基調,持續深化制度創新,加快落實試點任務,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全省首設企業服務專區,從注冊登記到刻章、開戶,全流程2小時辦結;全國首創“全鏈條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形成從選址、設計到驗收全鏈條,從項目洽談到達產全周期的制度集成創新,從拿地到開工最快2個工作日;大力推行“極簡審批、極速辦理、極優服務”,88%可比事項為全國最快水平。
在自貿區,創新逐漸成為一種風尚,保稅維修新業態從無到有,跨境電商新模式快速發展,保稅混油、混礦新業務逐步推開。瞄準“建設煙臺市現代化濱海新區”戰略目標,中日、中韓“兩大產業園”構筑起“一體兩翼”互促發展之勢。環磁山國際科研走廊、環東島國際科教走廊已經布局萬華研發中心、煙大科教園區等重大項目。八角文旅新城會展中心和五星級酒店群建設如火如荼,古現文旅新城已完成搬遷,即將連片開發。
一流的營商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一流的制度創新生態正在形成,一流的發展載體空間迅速起勢,一流的國際合作平臺加速建設,充滿澎湃活力、生機盎然的畫面,正成為煙臺自貿片區行進的底色。

敢破敢立,海關通關服務助力自貿發展
貿易便利化,離不開通關服務。
煙臺海關以汽車、化工新材料、水產食品葡萄酒、生物醫藥、海工裝備、國際物流等煙臺市優勢產業和富士康為重點突破方向,量身定制了80項支持舉措,復制推廣改革試點經驗59項,每一項舉措都緊扣特點,極具效能。
在優化通關服務,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作為全省首個入駐片區服務大廳的海關單位,煙臺海關為區內企業注冊備案提供“一站式”服務。精簡、聯網進出口監管證件,將原有的86種監管證件縮減至43種,取消了116項證明材料中的92項。在全國率先開展“兩步申報”改革,企業最少僅需申報9項內容即可提貨。全國首批開展“兩段準入”改革,貨物查驗環節后置,進口貨物到港即可提離,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
這些經驗做法,也被山東省評選為“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的改革典型案例。
除此,煙臺海關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堵點難點”問題;突出創新引領,釋放改革新動能;助力新業態發展,培育外貿增長點;支持特殊區域建設,打造發展新引擎;大力減稅降費,讓企業獲得真金白銀。
數據顯示,一年來,自貿片區內119家企業、5.53億美元的商品享受到自貿協定優惠稅率,累計減免稅款1.67億。

一次辦好,打造自貿區稅收環境新高地
稅收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評估自貿區發展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
面對煙臺自貿片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煙臺市稅務局爭創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首創經驗,在服務新一輪自貿區建設中奮力走在前列。
按照“用好已有的、借鑒別人的、探索自己的”,煙臺市稅務局將國家出臺的適用于自貿區的普惠式稅收政策匯編成冊,指導企業用足用活現有政策;同時,探索擴大區內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范圍,施行融資租賃業務出口退稅,投資重大建設項目可申請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符合條件賦予“一戶一議”最高管理類別和“容缺辦理”等特色措施,切實降低企業涉稅負擔。
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精準對位,從服務自貿區發展的大格局中尋找定位,煙臺市稅務局加快推進制度創新和流程再造。
在減事項、降門檻、壓時限、簡流程等方面,提供更加普惠均等、便捷高效的涉稅服務,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取消或放寬辦稅前置性事項,197項依申請涉稅事項全部實現“受理即辦”“一次辦好”,實行納稅人涉稅事項容缺受理機制,確保全部涉稅事項無例外“一次辦好”。
目前,煙臺自貿片區探索出口退稅流程再造,納稅人首次申報出口退(免)稅,實行先備案退稅后核查管理,退稅款最快12小時到賬,平均退稅時限縮短了6天,速度為國內最快。

“曬”成果,金融創新顯活力
健全的金融組織體系,對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建設意義重大。
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設立以來,中國人民銀行煙臺市中心支行聚焦片區的區域定位、產業布局和商業拓展,深入推進煙臺自貿片區金融領域改革開放,不斷促進跨境貿易服務便利化。
目前,已有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自貿區支行,新設立1家海洋產業特色支行。10多家銀行制定了金融服務方案,打造自貿區煙臺片區特色金融服務。農業銀行為鴻富錦辦理全市首筆基于區塊鏈平臺的跨境融資業務。辦理全市首筆基于區塊鏈平臺的跨境融資業務,開展自貿區首筆跨境離岸直貸業務,山東省首單政府信保基金增信貸款業務在自貿試驗區成功落地。
中國人民銀行煙臺市中心支行不僅大力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還支持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按規定開展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支持自貿試驗區內銀行按規定發放境外人民幣貸款。同時,積極探索自貿試驗區內金融機構按規定開展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時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并納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
隨著一攬子金融紅利加快釋放,金融創新正成為助推自貿區提速發展的強力引擎。數據顯示,自貿片區成立以來,煙臺市人民幣資本項下輸出30.91億元,貿易項下回流98.11億元人民幣。全市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資金流入22.09億元,資金流出35.86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