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0年第三季度“煙臺好人”
評選結果的公示
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身邊好人的示范帶動作用,引領社會道德新風尚,市文明辦組織開展了2020年第三季度“煙臺好人”推薦評選活動。經各區市和部門審核把關、擇優推薦,市文明辦組織綜合評議,評選出2020年第三季度“煙臺好人”35名,現予以公示,面向社會接受群眾監督。
公示時間:2020年9月30日—2020年10月10日,監督電話:6789712,郵箱:sjythr@126.com。
煙臺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0年9月29日
2020年第三季度“煙臺好人”名單
(共35人)
一、助人為樂
1.辛安國 煙臺市芝罘區奇山街道塔山社區居民
2.李廣平 煙臺市福山區回里鎮老嵐村村民
3.王世全 煙臺市牟平區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
4.牟永生 煙臺市牟平區人民法院法官
5.姜常論 海陽市郭城常論摔面店經理
6.劉國娥 煙臺磊誠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7.徐雪梅 萊陽市中醫醫院醫保科主任
8.謝飛 蓬萊飛龍形象創意策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9.任福衡 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游部網絡技術科科長
10.劉曉惠 龍口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志愿者
11.原興順 萊州市沙河鎮路旺原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
12.郭丕義 煙臺慈心助困服務隊隊長
13.田剛 煙臺高新區海越社區退伍軍人
二、見義勇為
1.林巖松 煙臺市福山區出租車駕駛員
2.王悅峰 海陽市留格莊鎮留格莊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
3.于磊 中國人民解放軍92769部隊士兵
李晨 海陽市鳳城街道北洼村村民
4.曲洪海 棲霞市第二中學教師
5.高麗云 煙臺市蓬萊區人民醫院外產科護士長
辛以軍 煙臺市蓬萊區人民醫院外六科主任
6.王盼磊 龍口市中鐵鋁模有限公司員工
三、誠實守信
1.朱中利 煙臺公交集團牟平有限公司62路駕駛員
2.范永輝 煙臺交運集團棲霞運輸有限公司駕駛員
3.范華新 龍口市龍金花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4.方開東 萊州聯友金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
四、敬業奉獻
1.王延鵬 原國家稅務總局煙臺開發區稅務局稅源管理一科副科長
2.程松 煙臺市福山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
3.孫穎 煙臺市萊山區臺灣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
4.姜慧杰 萊陽市萬第中心衛生院副院長
5.孫旭寧 萊州市永安路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
6.張苗苗 萊州市中醫醫院保健治療部護士長
五、孝老愛親
1.鄭軍 煙臺藍白餐飲有限公司員工
2.曲長賢 煙臺市牟平區文化街道高格莊村村民
3.衣淑萍 煙臺風能電力學校教師
4.王安林 煙臺市蓬萊區北溝鎮北林院村村民
5.馮曉玲 招遠市玲瓏集團TBR1廠成型工人
6.崔合倫 萊州市金倉街道倉南村村民
2020年第三季度“煙臺好人”事跡
一、助人為樂

1.辛安國,男,1947年10月出生,煙臺市芝罘區奇山街道塔山社區居民,塔山社區17志愿服務隊隊長。他將自己隊內志愿者按照年齡、工作時間、負責區域分成3個不同的巡邏小組,到了固定時間,他們便準時出現在社區的各個角落,進行撿拾垃圾,勸導不文明行為,排查安全隱患和矛盾糾紛等工作。到了文明城市創建關鍵期,辛安國全天投入到創建工作當中,每天到沿街店面、居民戶中分發創城公開信、應知應會等宣傳品,發動市民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中來;到社區、小區、樓棟及背街小巷清理小廣告,清理社區衛生死角;到各路段、各交通路口開展文明勸導活動,為文明城市創建貢獻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2.李廣平,男,1975年生,煙臺市福山區回里鎮老嵐村村民,滴滴司機。2016年,李廣平通過互動吧發布活動組建了大愛福山志愿服務隊,目前團隊參與公益活動達一千多人次。團隊主要活動包括:助學助困,每年定期兩次的助學助困活動,走訪慰問福山區內的困難學生,改善學習生活環境;敬老愛老,定期走訪福山區5個公辦的敬老院,發動醫院的醫護人員,為老人免費查體、修腳等;關愛環衛工人,組建愛心車隊,號召大家拒絕車窗垃圾,組建了大約四五十家環衛工人歇腳點,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的歇腳、飲水休息的地方。2019年團隊聯合滴滴煙臺公司,組建了滴滴煙臺愛心車隊,主要為公益保駕護航。2020年,組織了愛心助考、困難家庭走訪等活動,并在疫情期間積極組織捐款捐物、組織參與防疫志愿服務。

3.王世全,男,1972年9月出生,煙臺市牟平區環境衛生工程有限公司副經理,煙臺市市民巡訪員。作為市級勞動模范、市民巡訪員,他每天清晨到城區大街小巷督導檢查,細心觀察、了解情況,發現不文明現象及時上傳,并督促整改。在文明城市創建期間,他忘記雙休日、淡化節假日,時刻都是工作日,放棄休息時間,天天起早貪黑,克服自己疾病纏身的困難,一心撲在創城巡訪工作一線。在一次巡訪工作中,他的“痛風病”發作了,右腳腫得厲害,一瘸一拐,還是堅持在巡訪一線,晚上7、8點才回家。

4.牟永生,男,1975年6月出生,煙臺市牟平區人民法院法官。2006年,父親因白血病去世,兩年后母親得了腦血栓,衣食起居全部需要人照顧,而妻子工作十分繁重,他主動擔起家庭重擔,每天下班后回家做飯,照顧母親穿衣洗漱,接送兒子上下學,多年來從沒和家人紅過臉。2013年,看到募集造血干細胞血樣捐獻志愿者文件,他和妻子毫不猶豫報名并捐獻血樣。2019年9月,他接到電話,與一名患者初配成功,為了確保成功捐獻,他戒煙戒酒、飲食控制和鍛煉身體,盡力調理自己的身體狀態,最終高配成功。2019年11月20日,經過3個多小時,220毫升的造血干細胞懸混液被成功采集,挽救了一名遠在深圳的小伙的生命。

5.姜常論,男,1983年12月生,海陽市徐家店鎮晶山后村人。從2014年開始,在每年冬天最寒冷的40天里,他都會向在寒冬里辛勤勞作的環衛工人免費提供早餐,每人一份小涼菜、一個煮雞蛋、大碗摔面管飽,每天兩個店面能招待80-90名環衛工。從最初的一個小店到兩個門店,6年時間里,他累計為環衛工提供了20000余人次的免費早餐,價值20萬多元。他先后收徒20多人,學徒中大多數是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在傳授中,他不僅分文不收,還管吃管住,對困難較大的學徒給予適當的資金幫助。跟姜常論學手藝,不僅學到技術,更學到怎么做人。2014年,被煙臺市文旅局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郭城摔面代表性傳承人”;獲得海陽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2015年,他獲得海陽市“突出貢獻優秀人才”榮譽稱號。

6.劉國娥,女,1966年9月出生,煙臺磊誠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多年來,她積極回報家鄉,組織對萊陽市西馬山村原先泥濘不堪的土路進行無償硬化,并在主要街道兩側安裝路燈和監控。定期帶著米面油及其他生活物資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參加市女企業家協會“溫暖女童”愛心活動,為90余名寒門學子和困難兒童送去人生的鼓勵和物質的幫助;西馬山村一位村民身患白血病,生活困難,劉國娥得知后,不僅帶頭捐款2000元,還聯系多家社會公益組織進行援助;得知石河頭中學需要綠化苗木,劉國娥將購買的苗木送到學校親手栽種;2020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將萊陽農村眾多民房的瓦砸爛,她第一時間將公司積攢的6000多片舊式瓦無償捐贈給受災農民。疫情發生以來,劉國娥在防疫卡口冒雪執勤,及時將消毒產品、口罩、活動板房等防疫物資送到抗疫一線。得知村民種植的草莓、黃瓜因疫情遇到銷售困難,劉國娥主動上門采購,并將新鮮的果蔬全部捐贈給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累計捐款捐物3萬余元。

7.徐雪梅,女,1973年4月出生,萊陽市中醫醫院醫保科主任,中醫醫院志愿服務隊成員。作為一名醫療志愿者,她積極參與愛心義診、醫保政策宣傳、扶貧幫困等志愿服務活動,先后40多次到敬老院、社區參加愛心義診活動,細心地為群眾講解高血壓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保健知識,指導群眾合理用藥;利用下班時間到病人家中,開展測血壓、測血糖等隨訪服務,小區這些患者或老人一有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咨詢,她也會不厭其煩耐心解釋,甚至到身邊服務。目前,醫保新政調整較快,她就組織人員反復到村莊、社區給群眾做宣傳,與他們及時聯系,幫助他們盡早與新政接軌,以獲得最大收益。多年來,徐雪梅累計參與志愿服務活動150余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400余小時,累計為弱勢群體捐款近萬元。

8.謝飛,女,1970年12月出生,蓬萊飛龍形象創意策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商海打拼多年,她一直希望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她的身影被蓬萊很多學校師生熟悉,“最美媽媽”成為孩子們對她的稱呼。1997年,謝飛主動找到蓬萊區婦聯,請求推薦10名家庭貧困的小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并定向捐助他們至大學畢業,這樣的承諾一直延續了十幾年,至今已持續捐款18萬元。多年來,她在依法經營、誠信守信的同時,熱心公益慈善和社會救助,多次為學校舉行愛心助學活動,向社會累計捐款捐物達40多萬元,先后榮獲蓬萊區“熱心公益道德模范”“蓬萊區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015年,被民政部中華慈善總會慈善在線網站聘為特約記者和公益記者。

9.任福衡,男,1972年3月出生,長島綜合試驗區工委宣傳文化和旅游部網絡技術科科長。2013年6月18日,他報名注冊參加中華骨髓庫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活動,2018年10月份進行抽血高分辨化驗,配對成功,他體檢合格,12月份接到通知,12月6日,在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濟南省立醫院參加志愿捐獻造血干細胞活動。經過前期一系列的準備,他分別于12日、13日捐獻捐獻造血干細胞200毫升、150毫升,成為煙臺第50例,全國第923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10.劉曉惠,女,1984年2月出生,龍口市志愿服務指導中心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她扎實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做好每天的問題的匯總、交辦以及其它材料匯編工作。內勤工作枯燥而繁雜,除了做好當天督導問題的梳理、分工,并迅速交辦問題。還要與相關街道和部門單位創城負責人溝通,對接相關單位及責任人第一時間處理點位問題,做到當天問題當天解決,把問題細化、具體到單位,具體到個人,卡實責任單位,做到人盡其責。同時,她還要做好會務工作,按時印發簡報、專報,不遺余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各項工作。雖然經常加班加點,甚至連軸轉,但她從無怨言,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11.原興順,男,1960年生,萊州市沙河鎮路旺原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愛行禮運”志愿平臺創始人之一。2017年,原興順在路旺原家村成立了“愛行禮運”志愿平臺。為了說服村民參與志愿服務,他挨家挨戶地走訪、動員,最多的一家去動員了20多趟。功夫不負有心人,村民從開始的不理解不接受,終于到今天爭先恐后的當志愿者,互幫互助蔚然成風。一次,村里孤寡老人不見了,他立即動員了13個鄰里互助圈進行地毯式尋找,僅用一小時就從20里地外找到了失蹤老人。截止目前,路旺原家村已建立鄰里互助圈13個,發展志愿者356名,開展公益活動近6000人次,逐步形成“一老多人幫,一呼隨時助”的鄰里互助的新格局。2019年12月,國家老齡委把路旺原家村的“愛行禮運”鄰里互助模式作為案例向全國推薦。

12.郭丕義,男,1952年6月出生,煙臺開發區福萊山街道靜海小區居民,煙臺市市民巡訪員。2009年,他自愿報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慈善義工。他積極投身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拖著病痛的腿,克服炎熱天氣風雨阻帶領義工們參加交通志愿服務,宣傳文明交通、對非機動車不文明交通違法進行勸阻,不間斷參與執勤37天。郭丕義每天執勤的時段是車流量最大的階段,通過他站崗執勤期間的以身作則,及時提醒,禮貌勸導和文明監督,更多的市民養成了良好的交通習慣和道德行為。作為煙臺市市民巡訪員,他每天穿梭在開發區的大街小巷,積極巡訪并及時勸導不文明行為,帶頭清理轄區垃圾和煙頭,整治環境衛生……榮獲“福萊山好人”、五星級義工和“煙臺市優秀志愿者”光榮稱號,并入選“煙臺市老齡十大新聞人物”。

13.田剛,男,1987年9月出生,煙臺高新區海越社區退伍軍人。自2019年12月退伍后,他立即向高新區海越社區黨總支報到,積極投身到社區公益活動中來。在煙臺爭創文明城市六連冠期間,他帶領“我愛我家”志愿服務隊,每天打掃衛生死角,凈化轄區居民環境;在金街指揮交通,緩解擁堵;在十字路口扶老人過馬路,維護交通安全;定期走訪慰問空巢老人12次;并自費購買油漆粉刷停車線,使車輛有序停放;還向社區文化廣場捐贈太陽能戶外燈,為晚上活動的居民提供照明。并主動擔任74號樓樓長,建立了“友愛鄰里群”,積極傳達政府惠民政策,調解鄰里糾紛,定期組織鄰里宴,融洽了鄰里關系,所在樓棟被評為文明樓棟。他在創建文明城市中充分展現了一個退伍軍人黨員的風采。
二、見義勇為

1.林巖松,男,1982年8月出生,煙臺市福山區出租車駕駛員。2020年4月3日下午,林巖松在開發區北京中路富士康公交站點附近停車待客,看到一位婦女在旁邊等車,突然被躺在座椅上的流浪漢狠狠的打了后腦勺一拳。林巖松立即下車大聲喝止流浪漢,并主動引導過往行人繞開流浪漢,以免再次發生傷人事件。就在這時,一對老年夫婦走到公交站亭座椅附近,流浪漢拿起板磚便開始毆打老人,林巖松一個箭步沖上前去,想要阻止他,卻被打中了頭,頓時血流如注。他顧不上查看傷勢,立即順勢把流浪漢胳膊反剪在背后,將其制服。因頭部傷口很深,林巖松被縫了6針,頭皮上留了一道長疤,還因受傷出租車停運了一個周。

2.王悅峰,男,1975年9月出生,海陽市留格莊鎮留格莊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委員。2020年1月2日下午4時許,一村民家中發生火災,王悅峰聞訊立即趕到火災現場。起火的房屋及附近都是一片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老房區,如果不及時處理,村民可能會承擔巨大的損失。由于是煤氣罐起火引起的火災,救火的村民擔心施救不當引起爆炸,不敢冒然行事。眼見火勢越來越猛,王悅峰不顧旁人勸阻,挺身而出沖入火海。當時,煤氣罐被捂了被子,火勢猛烈,呈向下噴射狀,根本靠不了身,王悅峰在濃煙中摸到一把鋤頭,順勢插到煤氣罐底部往外拖,雙手捂住煤氣罐底部的凹槽,忍著燙傷、屏住呼吸,終于將噴火的煤氣罐從火災現場提了出來,此時噴火處已被燒紅,隨時有爆炸的危險。消防救援也趕到現場,幫忙撲滅了正在燃燒的煤氣罐。王悅峰的面部和手部都被明火燒傷,被送往醫院處理好傷口后,在家修養半個多月才康復。


3.于磊,男,1993年8月出生,海陽市鳳城街道新安村人,目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92769部隊服役;李晨,1954年12月出生,海陽市鳳城街道北洼村村民。2019年10月2日上午9時,在鳳城街道辦事處北洼村與高速路口銜接處,一輛轎車發生側翻,整部車陷入道路旁深溝,車輪朝上,車內孫女士一家三口被困車內。李晨恰好路過,立刻上前查看,在嘗試打開車門未果后,他趕緊回家拿來鐵锨、鎬頭等工具清土撬門。于磊當時正攜妻子回家探親,見此情形,立即將車停在路邊,躍入溝中察看車里人員受傷情況并第一時間撥打了120。然后與李晨一起清理陷住車門的泥土,一邊同車內人員不斷溝通。經過近10分鐘的挖掘,車門終于可以打開一條約30公分的縫隙,先后將孫女士一家救出并送上救護車,他們便悄然離去。

4.曲洪海,男,1969年2月出生,棲霞市第二中學教師。2020年5月19日,曲洪海回城途中,發現亭口鎮南埠村附近的急拐彎處出了車禍,傷者躺在路中央掙扎呻吟,旁邊的小女孩嚇得不知所措,他立即撥打了120和110報警電話。得知傷者的姓名和家庭住址后,他招呼2名路人幫忙照看傷者和孩子,自己開車去通知傷者家屬。等救護車后到達后,他幫忙把傷者抬上車便默默離開了。這并不是曲洪海第一次救人,近幾年來,他先后6次見義勇為,用自己的行動弘揚社會正氣,真正起到了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


5.高麗云,女,1973年11月出生,蓬萊區人民醫院產科護士長、主管護師;辛以軍,男,1972年9月出生,蓬萊區人民醫院外六科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7月2日早上,蓬萊區新一中附近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蓬萊一中高一女學生小林受傷倒地,失去意識。送女兒上學的高麗云駕車路過,立馬停下車,沖入人群,跪地對女孩進行心肺復蘇搶救。10分鐘后,同樣送孩子上學的辛以軍發現這一幕,也加入急救之中。辛以軍對孩子進行心肺復蘇按壓,高麗云進行人工呼吸,兩人默契配合,直到120救護車趕到現場。小林住院期間,高麗云經常到病房探望,給小林加油鼓勁;成天忙于手術的辛以軍也多次打電話詢問孩子的病情和恢復情況。

6.王盼磊,男,1989年10月出生,龍口市度假區黃河營村村民。2020年4月8日晚,龍口市度假區黃河營村一家住戶突發火情,由于家中無人,火勢迅速蔓延。住在前街的他和妻子發現這一情況,及時撥打了119,并快速從鄰居家接上水管,站在屋頂上向院內噴水。妻子拼盡全力撞開著火人家上鎖的門,沖進院子里。隨后,街坊鄰居紛紛趕來救火。突然,正在屋頂灑水的他聽到人群中喊著“家里可能有煤氣灶”,他想都沒想就立刻沖進屋里,不顧個人安危,和另一名群眾一起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在濃煙中尋找,最后終于發現了煤氣罐,趕緊將其搬到屋外,避免引發更大的損失。整個救火過程一直持續了1個小時,在街坊鄰居的幫助下,火情最終得到了控制。
三、誠實守信

1.朱中利,男,1969年2月出生,煙臺公交集團牟平有限公司62路駕駛員。2020年5月20日上午10點左右,他駕駛公交車返回場站,例行收車檢查衛生時,在后座發現一個綠色手提袋,立即上交給路隊管理人員,經過工作人員清點,包內有9萬元現金以及一些定額發票等物品,由于沒有失主的聯系信息,考慮到丟失這么多現金,失主肯定著急,公司就在各新聞媒體及公交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失物招領信息,但等了幾個小時后,一直沒有無人認領,無奈之下便向派出所報了警。民警來到現場后,查看了車內監控,并調取相關后臺記錄,又采取公安查詢技術,最終確定了失主。工作人員通過查詢公交車市民卡,取得了失主的聯系方式,得知消息的初女士趕到了公交集團,核實身份無誤后,工作人員將9萬元現金歸還給了失主。

2.范永輝,男,1981年11月出生,煙臺交運集團棲霞運輸有限公司“煙棲城際公交C1路”駕駛員,他在平凡的崗位上用質樸的行動溫暖著每一位旅客。2020年7月2日,黃大爺乘坐“C1”路去煙臺看病時不慎將裝有4000元錢的錢包丟失,范永輝邊安撫邊幫其在車廂查找,查找無果后,便詢問黃大爺上車前去過什么地方,得知黃大爺上車前去了廁所,他想可能是錢包落在了洗手間,他讓隨車志愿者電話聯系車站工作人員派人去洗手間查找,最終找到了黃大爺落在衛生間地上的錢包。并將找到的錢包放在了下一班車上完好無損的還給了黃大爺。事后,黃大爺將一面寫著“真誠為民,拾金不昧”的錦旗送到了范師傅手中,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3.范華新,男,1971年2月出生,龍口市龍金花植物油有限公司董事長。從2008年建廠至今,他始終秉承誠信經商的理念,堅持“企業信譽至上,百姓口碑第一”的創業宗旨。為了保證從源頭上減少黃曲霉素的引入,保證花生油的品質,不惜重金、多次投入,建立高標準的車間和庫房、購買先進儲油設施和篩選設備等。他帶領的公司從未出現過任何合同糾紛和違法違紀行為。在花生價格低廉的年份,面對按照合同收購價格比市場直購多付好幾萬元的情況,他仍舊堅持按照合同價格收取約定數量。此外,他累計投入80余萬元用于敬老、扶貧、修路、助學等事項。每年春節,還對全市100歲以上老人免費贈送龍金花5L花生油一桶,現在已把這項活動擴展到煙臺以及其他城市,每年投入在10萬元以上。

4.方開東,男,1960年9月出生,萊州聯友金浩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從2007年成立公司至今,他始終堅持誠信經營,每一張從車間運送出去的電池隔膜,都是質量上乘、用著放心的產品,深得客戶信任。2019年6月的一天,他發現公司生產線上的原料有問題,立即要求工人停止生產,并將所有問題原材料從生產線上撤離。在對問題產品追蹤時,他發現有的產品已經被千里之外的訂貨商簽收,并已結清貨款。其實微瑕的產品并不影響最后使用,可以選擇置之不理,但他依然挨個給訂貨商聯系將問題產品追回,補償客戶全部損失。為了避免瑕疵品再次流入市場,他將所有問題產品、原料進行集中銷毀,自己承擔了20余萬元的損失。看著原料、產品的銷毀,他也很心疼,但他絕不讓問題產品流入市場,不允許將瑕疵品發給客戶。
四、敬業奉獻

1.王延鵬,女,生前任國家稅務總局煙臺開發區稅務局稅源管理一科副科長。2011年,王延鵬曾因手術導致左肺功能喪失,嚴重營養不良,普通的感冒對于王延鵬來說都是致命的。疫情期間,單位安排輪流上班,為了不耽誤工作,身體虛弱的她仍帶病堅持工作,精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2020年3月6日下午雨雪交加,家人勸她不要上班,她卻執拗地堅持在工作崗位上,下班途中受寒發燒導致舊病復發。3月24日她進入重癥監護室的前幾個小時,還連發多條微信,協助同事核實239戶企業的個稅匯繳疑點。3月28日,醫治無效去世,年僅51歲。她曾獲山東省稅務系統征管能手、個人所得稅管理先進個人等稱號。她的事跡被《全國黨媒》《大眾日報》《煙臺日報》等各級媒體宣傳報道,煙臺開發區工委追授其為“優秀共產黨員”,煙臺市稅務局黨委在全市稅務系統做出向王延鵬同志學習的決定。

2.程松,男,1974年2月出生,煙臺市福山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在文明城市創建工程中,他作為“文明勸導員”,到街頭巷尾,耐心的對違規占道經營擺攤攤點進行勸導,引導商販從思想上認識到占道經營擺攤的不文明,主動到指定的攤點群內經營。有些攤販來自周邊農村年紀較大、行動不方便,他就主動幫忙聯系合適的攤點群,幫助農民將貨物送到攤點群內。程松是一名轉業軍人,一直保持著軍人的優良作風,清晨5、6點就到了街上,晚上7、8點才回家,周末也不休息,默默地為城市文明貢獻自己的力量。

3.孫穎,女,1970年9月出生,煙臺市萊山區臺灣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煙臺市市民巡訪員。臺灣村社區作為黃海路街道面積最大、小區數量最多的城市社區,老小區多、設施陳舊,壓力巨大,孫穎原定今年7月退休,但是為了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她選擇了繼續留下來堅守崗位。今年以來,從疫情防控,到護林防火,再到人口普查,直至文明城市創建。社區走訪力量不夠,她就親自上陣,逐門逐戶地走;社區衛生出現問題,她就發動這20多年積累的“社區人脈”志愿參與社區衛生清理,特別是今年4月份以來,她穿梭在14個小區,不是入戶,就是清掃垃圾,將自己職業生涯里最后的光亮留在了社區。

4.姜慧杰,男,1971年3月生,萊陽市萬第中心衛生院副院長。2019年臘月27日參加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電視電話會議后,他第一時間趕回醫院,組織員工培訓、學習、演練,組建防控隊伍,積極參與下鄉檢測、卡口把守、噴灑消毒等各項工作,經常加班工作到深夜。大年初二,他患肺心病的父親病情加重,但疫情防控工作正處在緊要關頭,一邊是病重的父親,一邊是防控的責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心里默默承受著痛苦的煎熬,義無反顧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半個多月沒回家,日夜堅守在工作崗位,偶爾抽空打個電話詢問一下病情,根據病情買了藥和制氧機匆匆送回家,僅僅待了幾分鐘又匆匆返回單位。正月十三日上午,正在防控疫情的他突然接到父親病危的電話,他的父親永遠地離開了。他強忍悲痛,僅用了3個多小時去料理后事,下午又急忙趕回醫院繼續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5.孫旭寧,女,1977年7月出生,萊州市永安路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孫旭寧以單位為家,清理大環境衛生時,她頭頂烈日,在一米多高的野草地里用雙手拔出一條通道;整治老舊小區時,她逐戶走訪,征求意見,調解鄰里糾紛,根據不同情況逐個小區制定方案;整改農貿市場時,她將“便民、為民、利民”作為行動準則,讓商戶找準“公平秤”,讓顧客獲得“安心購”,規范市場秩序的同時為商戶解決實際困難,讓顧客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為民的良好氛圍。

6.張苗苗,女,1984年7月出生,萊州市中醫醫院保健治療部護士長。2019年6月,張苗苗響應精準扶貧戰略,撇下2歲的孩子,主動申請成為煙臺市-巫山縣東西扶貧協作醫療隊的一員。巫山醫院醫療環境落后,技術力量薄弱,常駐居民文化水平較低,缺醫少藥問題明顯。張苗苗克服困難,結合萊州中醫醫院的相關經驗,針對當地醫院護理技術相對薄弱、專業學習不夠系統等短板問題,積極開展相關專業技術帶教及培訓,將先進的技術及理念無保留的進行傳授,指導當地護士們學習使用電子化管理模式并成功運行,填補了當地腫瘤科中醫護理技術的空白。半年支醫期間,張苗苗為當地百姓減輕疾病痛苦,獲得當地群眾的好評。
五、孝老愛親

1.鄭軍,男,1960年10月出生,煙臺市芝罘區只楚街道沙埠居民區居民。妻子婚后被查出進行性肌肉萎縮癥,于2007年徹底癱瘓,在這期間,鄭軍一直在妻子旁邊悉心呵護守伴,毫無怨言。因遺傳原因,兒子鄭旭東于15歲突然發病,癱瘓在床,不能自理,這對于鄭軍來說是巨大的打擊,但他勇敢地承擔起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為了能有更多時間照顧妻子和兒子,他毅然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工作,就近選擇了一家養雞場工作,每天上午清理雞舍,運送雞糞,工作雖然累、臟、苦,但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自己的愛人和孩子,他任勞任怨,回到家里,面對床上的妻子和孩子,他從不抱怨工作的辛苦和勞累。

2.曲長賢,女,1981年6月出生,煙臺市牟平區文化街道高格莊村村民。2008年4月,婆婆突發腦溢血,進行了開顱手術,徹底失去了自理能力,神志也只恢復了一部分。雖然已近臨產,她仍然義無反顧地擔起伺候婆婆的重任,挺著大肚子忙前跑后、端屎接尿,直到進產房的前夜,還趴著睡在婆婆的病床前。丈夫的舅舅提出把姐姐送到敬老院,被她婉言謝絕了,為了打消親人的顧慮,她把剛滿四個月的孩子斷了奶,送回娘家,一門心思撲在照顧婆婆身上。在照顧婆婆的13個年頭里,她始終和婆婆一個炕頭睡覺、端屎接尿、擦洗身子,婆婆雙手失去了功能,嘴也歪了,吃飯時,她像對待嬰兒一樣,遇到嚼不爛的食物,就一口口嚼碎了喂到嘴里。婆婆手術后脾氣變得異常焦躁,動輒就發脾氣,罵人是常有的事,但她都耐心地聽著,從不還口。

3.衣淑萍,女,1970年11月出生,煙臺風能電力學校教師。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顧公婆和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是出了名的好女兒、好兒媳。衣淑萍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在家是最小的孩子,備受寵愛。1997年2月她婚后不久,公公就得了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住院,昏迷長達半個月,她家里醫院兩頭跑,和丈夫一起伺候兩個多月直至公公康復出院。出院后衣淑萍也是時時處處無微不至的照顧,直到2019年公公去世。2003年2月,衣淑萍母親再婚,繼父2009年10月又患腦血栓留下了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母親也年事已高,衣淑萍幾乎每個周都得跑兩趟農村老家,除了給他們準備生活用品,還要幫助繼父做康復治療,直到2019年8月繼父去世。2018年9月,婆婆摔斷大腿住進了醫院,丈夫在鄉鎮工作,在婆婆住院期間,衣淑萍每天都陪護在身邊,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自己身上,絲毫不敢懈怠,端屎接尿,不嫌臟不嫌累。為了婆婆早日康復,衣淑萍堅持每天都給婆婆擦拭、按摩身體,陪她聊天解悶,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干干凈凈、開開心心。

4.王安林,男,1969年7月出生,蓬萊區北溝鎮北林院村村民。王安林的父親和岳父去世了,家中僅剩下母親和岳母,他的大舅哥也因病一直未婚,獨自生活,于是他便把母親、岳母、大舅哥接來同住,一起照顧。他母親行走需要有人攙扶,大舅哥半身不遂,行動不便,大小便都需要他幫忙。數年來,他堅持守護患病的母親、大舅哥,照顧年邁的岳母,無怨無悔。每天一早,他都要早起為準備早飯,照顧妥當后就開始忙手頭上的農活,旅游旺季他還要兼職旅行社的工作,每天從早到晚,一刻也不得閑。妻子有睡眠不好就會頭疼的老毛病,為了不讓妻子遭罪,所有的家務他都主動承擔,從來沒有半句怨言。

5.馮曉玲,女,1979年3月出生,招遠市玲瓏集團TBR1廠成型工人。1979年3月,2007年丈夫因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成了植物人,吃喝拉撒都得有人照顧,孩子那年才三歲,公婆體質差,加上臥病在床的老公,她沒有被打垮,而是毅然決然的扛起了整個家庭。為了給丈夫看病,她東奔西跑到處借錢,受盡了白眼。為了多掙點錢給丈夫看病,為了多賺錢維持生計,她經常堅持加班,雙手多處勞損。為了白天可以在家照顧家人,她都選擇上夜班。凌晨回家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和孩子。

6.崔合倫,女,1954年10月出生,萊州市金倉街道倉南村村民。1991年,她的丈夫和小叔子一起出海,不幸遇難,留下年僅13歲的兒子和一對年邁的父母,幾年后,公公因為傷心過度心臟病發作離開了人世,2014年,婆婆患上了腦血栓,不小心跌了一跤,右腿骨頭跌壞,無法下地走路。當時,崔合倫也患了直腸癌,動了一場大手術。此外,家里還有98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崔合倫克服困難,侍奉婆婆和老母親穿衣吃飯,端屎端尿……29年來,無數個日日夜夜,身患癌癥的她悉心照顧著母親和婆婆,用大愛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孝德文化。村里的文藝愛好者,以她的故事為原型自發編寫道德故事,并排練成演出劇目,將她孝老愛親事跡在周邊村莊廣泛傳播,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