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9月30日訊(記者 劉文瓊 實習記者 于夢賾)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健康有序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9月27日,為期三天的《煙臺市鄉村振興藍皮書》研討培訓班在煙臺市孚利泰國際大酒店舉行。煙臺市各區(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以及相關科室負責人、業務骨干等百余人參加培訓。本期培訓班圍繞煙臺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和實施成效進行綜合性評估,邀請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于法穩、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毛顯強等業內專家就《藍皮書》具體內容,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同時,將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培訓班成員深入煙臺市龍口市黃山館示范區、煙臺市招遠市大戶莊園示范區、煙臺市萊州金倉街道示范區等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進行觀摩,提出一批典型,積極學習總結先進經驗,為提振區域鄉村振興實施戰略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實踐方向。

在研討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煙臺市·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振曉表示,《藍皮書》通過對鄉村振興工作測度與評價,很好地凝練了煙臺市鄉村加速發展的新態勢,梳理了改革創新的新成效,展現了生活品質的新提升,進一步提高了實施鄉村戰略的思想意識,突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重點,探索了鄉村振興煙臺經驗及模式,希望鄉村振興基層一線的具體實踐者,要積極挖掘各鄉村特色,創造新經驗,實現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雙提升,做到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作為《藍皮書》主編之一,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呂建軍則詳細解讀了《藍皮書》的編撰背景及主要內容,并從理論知識、工作思路、實踐探索、成果分析等方面,與培訓班成員現場交流分享經驗心得。王奎良、常亮教授分別對“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及“從人居環境整治到鄉村全面振興—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理、機制創新和實施路徑”兩大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打開了探索全市鄉村振興煙臺模式及經驗的新視野,為全面提高培訓班成員煙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培訓班成員集體深入龍口、招遠、萊州等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片進行實地觀摩,學習具體經驗做法。近年來,煙臺市龍口市黃山館示范區圍繞開展鄉村“五個振興”,該鎮生態茂源果蔬專業合作社與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作,建成了膠東半島首家航天育種科普基地和航天育苗基地,培育航天水果、蔬菜10余個品種,并成功舉辦航天育種產品展示會。鄉村振興,與鄉村人才振興密切相關,該示范區通過合作引進高層次人才,增強鄉村振興發展后勁,為鄉村農業農產品發展模式提供思路與樣板。


煙臺市招遠市大戶莊園示范區緊緊圍繞“高質量”和“全面性”兩個基點,堅持農村社區引領產業、生態、公共服務融合發展模式,圍繞“鄉村產業發展、農村環境治理、村級組織發展、農民技能收入、鄉村文化旅游、農村改革”等6個“雙提升”內容,規劃打造“一核兩帶三區”。煙臺市招遠市大戶莊園示范區強化優勢產業集群,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路徑,打造200畝示范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創業示范園,實施5000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打造果品種質資源圃1處,夯實農業高質量發展基礎;籌建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提升農產品倉儲加工能力,完善產后薄弱環節建設,提高附加值。該示范區將鄉村與旅游深入結合,打造鄉村“古風小吃城”,兒童樂園等多個富有鄉村特色的旅游景點。同時,建造越野山地賽賽場,將鄉村與現代體育元素有效結合,增加鄉村旅游亮點,提升鄉村旅游吸引力。該示范區的第一、二、三產業結合與發展為今后煙臺鄉村振興戰略擴寬了新視野與新前景。

煙臺市萊州市金倉街道示范區以“三生三美”為引領,狠抓產業促發展。堅持“一村一圖、一村一品”,挖掘文化增底蘊。統籌轄區生態資源和優勢產業,將示范片按南片農耕文化、北片海洋文化規劃設計,各村因地制宜、干有方向。同時,煙臺市萊州市金倉街道示范區創新建立了“胡同長”制度,充分發揮日常監督、組織清理職能,有效破解了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整治難的頑疾,實現“村民自治”。在鄉村治理與鄉村現代化發展上,煙臺市萊州市金倉街道示范區提供了寶貴經驗與優秀典型。
煙臺市農業農村局領導班子有關成員對縣市區觀摩情況作了現場總結點評。劉振曉表示,此次培訓對工作中的典型經驗、典型案例、典型做法進行實際考察與學習,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通過此次培訓,能夠提升各級各部實施鄉村振興的相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煙臺力量,提供煙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