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自6月底啟動以來,堅持“高點定位、系統謀劃、強化執行、注重實效”的工作思路,扎實穩步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效。截止10月底,全市已建成小屋120個,在建55個,已建和在建數量達到年度任務數的145.8%,提前兩個月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其中萊山區、開發區、高新區、蓬萊區、海陽市已完成三年建設任務。



項目啟動之初,全市各級團組織組建40余支調研隊伍,逐戶走訪全市8至14歲建檔立卡貧困兒童家庭,詳細掌握兒童居住空間、房屋安全、房屋產權、改造意愿等相關信息,經過綜合分析研判,計劃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建設“希望小屋”297個,分別為2020年建設120個,2021年建設100個,2022年建設77個。







項目啟動以來,組織化募資240萬元、社會化募資145萬元,完成市內建設和對外援助三年計劃所需全部資金的81.7%。發動各級團組織、社會公益組織上線開通“希望小屋”公益項目,在全省創新推出支付寶“消費捐”模式,喜旺集團、藍白集團已累計捐助77萬筆,帶動支付寶用戶奉獻愛心120萬余次、捐款44.7萬元,讓人人公益、隨手公益、指尖公益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由愛心單位或社會公益組織負責小屋建設,施工前針對兒童個性化需求制定改造方案,做到小屋建設“一戶一策、一屋一檔”。施工過程中嚴格參照基礎施工材料標準和物品配備清單,由基層團組織加強過程監督,確保每個小屋質量過硬。10月底,團市委將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利用1個月時間對建成小屋進行檢測驗收,驗收通過后出具質量檢測報告,對不合格的不予撥付資金并堅決返工。







建立志愿者結對幫扶長效機制,創新開展“星級”小屋評價工作,每周入戶開展關愛志愿服務,協助做好小屋日常維護,年底對“五星級”小屋發放圖書、學習用品等額外獎勵。結合牽手關愛、小青燕學堂等公益項目,為受助兒童提供感受城市、習慣養成、特長教育等特色服務課程,實現困境兒童從“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的轉變。
下一步,煙臺團市委將堅持定向化募捐和社會化募捐并重,鼓勵愛心單位點對點認領認捐小屋,實現募捐效益最大化。加快推進希望小屋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質量、家具安裝等進行全程監管、逐一驗收,確保每個“希望小屋”安全健康。組織社會公益組織開展業務培訓,精準招募志愿者開展結對幫扶,切實做好常態化關愛“后半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