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上海11月6日訊(特派記者 王向榮)由煙臺保稅港區轉型升級而來的煙臺綜合保稅區,于9月24日正式揭牌并開關運作。在11月6日舉行的煙臺國際經貿合作懇談會上,煙臺保稅港區管委會副主任杜善永介紹了煙臺綜合保稅區的政策及優勢。
煙臺綜合保稅區地理位置優越。園區分為東西兩個區塊,規劃控制總面積6.18平方公里。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位處歐亞班列始發點,南距火車站1公里,北與沈海高速、煙大輪渡緊鄰,西臨城市生活區和蓬萊國際機場,東與煙臺港無縫銜接、區港一體,貨物下船即可入區,是國內對日韓航線最密集、海運成本最低的海關特殊監管區。
煙臺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顯著。綜合保稅區是目前我國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手續最簡便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享受國家賦予的保稅、免稅、退稅、免證等優惠政策,以及國務院《關于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21項新政。通過積極對上爭取,一系列新的國家級政策試點在煙臺綜合保稅區陸續落地,跨境電商實現進出口業務全模式運行,1210業務保稅進口額在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中排名首位,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加快建設,蘋果出口監管倉建設有力助推煙臺蘋果產業發展。同時,園區還出臺了促進外資、外貿和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的多項扶持政策,對重大項目“一事一議”給予重點扶持。
近年來,園區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對外開放平臺。區內駐有海關、市場監管、稅務、銀行等監管服務單位,管委會下設經貿發展、規劃建設、招商、財政等職能機構,為區內企業一對一提供“國際化”優質服務、“專業化”精準服務、“保姆式”貼心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不斷提高,區港之間可“一次申報、一次審單、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駐區稅務部門辦稅效率持續提速,出口退稅時間壓縮至8小時以內。
秉承“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理念,圍繞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銷售服務“五大中心”建設,依托煙臺港和富士康工業園,培育形成了電子加工、保稅物流、跨境電商、檢測維修、外貿綜合服務等業態,連續多年,為煙臺市貢獻四分之一的外貿份額,在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中位居前列。積極探索保稅業務新模式,率先在全省開展全球保稅維修業務,“歐亞班列進保稅”投入運營,銅精礦混配等新項目進展順利。加快保稅物流資源整合,與保稅物流中心實現協同聯動發展。
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山東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核心功能區和重要承接平臺,煙臺綜合保稅區將抓好制度創新,用足用活用好綜保區特殊政策,精準實施、先行先試,建設政策集成新高地;聚焦新興領域,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擴大外資外貿新優勢;對標國際標準,加強系統再造和集成創新,提升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營商環境新樣板;強化平臺協同,推進各類園區互動、優勢資源互通、重大項目互聯和港口互促,樹立融合發展新典范;深化園區改革,縱深開展管理體制、運作模式、人事薪酬等改革,激發內生發展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