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月25日訊(記者 欒雪)手足外科疾病發病的前期通常不會有特別明顯的癥狀,往往會被大家忽略。1月21日下午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手足外科林國棟主任就腱鞘炎、痛風、跟痛癥、跑步相關運動損傷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腱鞘炎是一種慢性勞損
腱鞘炎以前被稱作“媽媽手”,因為中老婦女是腱鞘炎的高發人群。她們多從事家務勞動,而且隨著年紀增加,腱鞘逐漸萎縮退化,往往造成腱鞘和肌腱的慢性損傷,引起疼痛和彈響。但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媽媽手”已經不再是媽媽們的“專利”,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上此病的。
“腱鞘炎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實質上它是腱鞘與肌腱共同的炎癥,屬于一種成因簡單的運動傷害。”毓璜頂醫院手足外科主任林國棟說。腱鞘炎在指、趾、腕、踝等部位均可發生,但以橈骨莖突部和第一掌骨頭部最為常見。由于關節部位的頻繁活動和長期的摩擦,以及慢性勞損或寒冷等刺激,可使肌腱與腱鞘發生無菌性炎性反應,局部滲出、水腫,久之鞘壁肥厚、管腔狹窄,肌腱在腱鞘內活動受限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礙,并且屈伸手指時有彈響現象。
林國棟介紹,腱鞘炎因發病部位不同癥狀也各異,臨床上腱鞘炎分為5種類型,狹窄性腱鞘炎、急性纖維性腱鞘炎、急性漿液性腱鞘炎、急性化膿性腱鞘炎、結核性腱鞘炎。林國棟提醒:成天被電子產品包圍的年輕人一旦發現自己的手指屈伸不靈或產生輕微疼痛,就應當及時減少重復性高、過度用力且長時間的手指抓握動作,并且及時就醫治療。
如果不小心被腱鞘炎“纏”上,治療方法有很多種,重要的是避免疼痛部位的反復損傷。比如在疾病的早期,在疼痛部位進行適當理療可以緩解疼痛。當然,疼痛較劇烈時一些消炎止痛藥可以應用。疼痛難忍,影響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時,可采取腱鞘內藥物封閉的方法,但是要到專業的醫院找專業醫生處理。
痛風的罪魁禍首是尿酸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病,是自身免疫代謝性疾病,一般多見于身體肥胖、應酬多、飲食不合理、過度勞累、等人群,過去多發于中老年男性,但近年來開始呈年輕化的趨勢,且一般男性遠多于女性,而女性往往在絕經后。
林國棟介紹,引發痛風的因素有很多,如肥胖、飲酒、高血壓、高血糖、富含嘌呤的食物、某些藥物等。痛風的罪魁禍首是尿酸。尿酸是由肝臟產生在腎臟代謝的,如果痛風患者血液中的血尿酸濃度過高,血尿酸過高沉積在骨關節內不僅會破壞骨質,導致關節變形僵硬,還會影響影響肝腎功能。痛風初期一般一年疼痛只有一次,但隨著病程的延長,尿酸的逐漸增高,發病會越來越頻繁。
如何預防痛風?
1.預防尿酸的過量產生
拒絕高嘌呤食物、高脂類食物,如肉類、海鮮、內臟和飲料(果糖)等。推薦低嘌呤食物,如米、面、谷物,雞蛋,牛奶等。大豆類食物不會增加痛風發病率。鼓勵多吃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
限制飲酒,酒精會消耗大量水分并產生大量乳酸,抑制尿酸排泄,喝酒同時攝入高嘌呤食物,產生的尿酸就多,同時酒精刺激肝臟也會產生尿酸。
多運動,降低體脂。
2.促進腎臟排泄尿酸:多飲水,每日飲水2000ml以上。通過尿液排泄尿酸。降尿酸藥物:別嘌醇,非布司他等。
3.緩解緊張情緒:長期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過大會造成尿酸代謝紊亂
“骨刺”不是跟痛癥的主要原因
林國棟介紹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勞損使足跟部組織發生病理改變。如足跟骨刺、跟腱炎、跟墊痛、跟骨后滑囊炎、跟骨骨突炎、距骨下關節炎、足弓結構發育異常、跖筋膜炎等。跟骨周圍這些不同組織發生的相應疾病,是形成跟痛癥的重要病因。
“如果我們長時間的行走、運動,體重過大或者是先天扁平足等原因,會導致這層足底筋膜與跟骨相連接的部位出現細小的撕裂,當這些小的損傷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慢慢的就會導致人們出現疼痛了。”林國棟說。尤其是在晨起的時候,下地的腳特別疼,可以說痛徹心扉,但走了一段時間之后,疼痛卻明顯的減輕了,甚至有消失的可能,那么這種情況我們往往要考慮足底筋膜炎的可能。
對于各位患者朋友更需要重視的是日常的保健及預防,主要包括:控制體重;避免勞累;穿戴適當的鞋具(軟底、有良好的足弓支撐,良好的包裹性及支撐性);如出現相關癥狀需每日足部熱敷,進行足部按摩及筋膜韌帶的拉伸訓練。對于嚴重或病程較長的疼痛需及時就診正規醫院,以免延誤病情。
跑步損傷“預防”遠大于“治療”
在訓練、比賽過程中引起的肌肉、骨骼等部位的損傷稱之為運動損傷。從運動訓練的角度出發,凡是從事競技體育運動,就一定存在受傷的風險,特別是對于長期堅持大運動負荷訓練的運動員,因傷病影響系統訓練或導致過早退役的運動員不在少數。
林國棟提醒,主動預防運動損傷,遠比發生運動損傷再去治療更為重要。通常,運動員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常見的運動損傷:跟腱炎、跟腱斷裂、腓腸肌撕裂、踝關節扭傷、踝關節骨折、足部應力性損傷等。
對于長期進行大運動負荷的專業運動員,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是慢性疲勞積累所導致的結果,也就是運動后微細結構的損傷不斷積累,最終形成慢性損傷,并且往往在于身體受力的關鍵部位,影響時間比較長。
總之,運動損傷是運動訓練中非常正常的現象,許多優秀運動員也是時常伴隨著傷病的困擾,重要的是我們要對運動損傷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要認識到預防比治療更為關鍵。只要能夠認清自己的身體特點和運動水平,堅持系統科學訓練,保持循序漸進訓練原則,不貿然挑戰身體極限,運動損傷只會越跑越少,不會越跑越多。
掃描二維碼回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