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關節解剖復雜,關節周圍重要的血管、神經多,相比于成熟的膝、肩關節鏡手術,肘關節鏡手術對醫生來說學習曲線更長、技術要求更高,目前在國內全面開展肘關節鏡手術的醫院屈指可數。日前,煙臺山醫院東院運動醫學科為一位肘關節滑膜軟骨瘤患者完成了肘關節鏡手術,它讓手術變得創傷更小、并發癥更少,患者恢復更快、受益更多。圖片這位患者為中年女性,肘關節不明原因屈伸活動障礙伴疼痛數月,嚴重影響著她的工作和生活。她也曾輾轉于多家醫院就診,癥狀均未得到明顯改善。前幾日,她到煙臺山醫院運動損傷門診就診,東院運動醫學科主任畢海勇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其明確診斷——肘關節滑膜軟骨瘤,并建議她接受關節鏡微創手術。

東院運動醫學科副主任成功負責該手術的實施與開展。近年來,他先后到省內外多家醫院交流學習肘關節鏡技術,在肘關節鏡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術前經科室精心安排、充分準備,在楊勇、曹志林醫生的幫助下,在手術室及麻醉科的支持下,手術如期進行。
術中經仔細探查,醫生在患者的關節腔內發現滑膜軟骨瘤游離體1枚,該軟骨瘤嚴重影響著關節的屈伸活動,因游離體長期磨損,關節內軟骨亦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游離體取出后,經前后4個入路仔細而全面地清理了關節腔內增生的炎性滑膜,徹底松解了攣縮的肘關節囊,反復探查無異物殘留后手術順利結束。該患者術后次日即進行屈伸功能鍛煉,肘關節活動度比術前明顯改善,患者對手術結果十分滿意。
據悉,肘關節鏡手術難度大,但它可以給需要手術的患者帶來諸多益處。該手術僅需要在患者肘關節周圍行2~4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即可,通過關節鏡既可以對肘關節部分相關病患進行明確診斷,也可以對妨礙關節屈伸的游離體、增生骨贅進行摘除或打磨切除,同時可以進行肌腱、韌帶損傷修復重建。肘關節鏡手術的適應癥包括:肘關節游離體、滑膜炎、骨軟骨損傷、網球肘、關節囊攣縮、各種關節炎、肘關節側副韌帶損傷以及部分關節內骨折等。這些疾病如果采用以往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創傷較大,術后容易發生關節粘連,出現功能障礙。而關節鏡微創技術則具有手術創傷小、恢復快、疤痕小、并發癥少等諸多優點,亦代表著肘關節疾病治療的發展趨勢。圖片煙臺山醫院運動醫學科成立于1999年,2013年獨立成科,是膠東地區最早的運動醫學專業科室,也是膠東地區最早開展關節鏡微創手術的科室之一。作為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運動醫學分會副組長,成功副主任十余年如一日專注運動醫學領域新技術的學習與開展,帶領科室團隊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率先在省內開展了膝關節、肩關節、踝關節、髖關節以及肘關節等領域一系列新技術、新手術。2020年,在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手術開展范圍之廣、難度之大,數量之多在省內穩居前列。
該手術的成功實施,讓科室在肘關節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再次奠定了煙臺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在省內運動醫學領域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