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統一戰線優勢 深化黨外人才工作實效
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王天立



2021年,煙臺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和我市人才工作整體部署,結合統一戰線工作實際,不斷開創我市黨外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突出機制建設,持續改進黨外人才發現儲備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以《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修訂印發為契機,對新形勢下加強統一戰線各領域代表人士隊伍建設進行全面規范,進一步提高標準、細化措施,推動工作開展。按照“黨管人才、廣泛吸納、注重實用、合理配備”的思路,結合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五個建設”中關于隊伍建設的工作部署,進一步下沉工作力量,做好涵蓋基層統戰工作部門、鎮街統戰委員、村居統戰工作聯絡員的工作網絡建設,為加強新形勢下黨外人才隊伍建設打牢組織基礎。
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密切關注、實時掌握黨外人才的最新動態,對我市黨外人才安排使用政策落實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扎實開展黨外人才摸底調研,進一步摸清底數、探明實情,依托信息網絡技術構建煙臺統一戰線黨外人才數據庫,堅持分級分類管理,落實可進可出原則,儲備數量充足的后備人才。繼續加大黨外人才安排力度,進一步優化拴心留人環境。發揮統一戰線協調關系、溝通思想、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優勢,完善與黨外人才的聯絡聯系制度,及時掌握思想工作動態,聽取意見建議,調動黨外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三是創新方式方法。加強與有關部門和方面的溝通協作,建立健全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等聯席會議協調機制,形成有效合力。積極探索突破區域、部門、行業、所有制等選人的模式,在鞏固傳統領域的同時,根據領域分布、專業結構、年齡梯次等實際情況,加強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有關團體的人才信息交流,密切與非公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的聯系,主動通過光彩事業促進會、社會組織聯合會、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海外聯誼會等渠道,在“六支隊伍”的基礎上,廣泛物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歸國留學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等新興領域黨外人才,實現人才選拔的寬領域、廣覆蓋。

二、聚焦政治引領,持續推動黨外人才教育培養工作
一是開展主題教育。針對不同群體特點,分類施策,強化服務意識,積極為黨外人才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持續加強黨外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引領。在各民主黨派成員中深入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在非公經濟人士中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動,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深入開展“新階層·黨旗紅”主題活動,在僑界人士中深入開展“僑界風采”展示活動,不斷凝聚共識,鞏固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是強化理論培訓。深化“黨外干部大講堂”活動,制定印發《關于2021年市社會主義學院主題班次培訓計劃的通知》《關于2021年舉辦各類專題培訓班的通知》,全面開展黨外代表人士大輪訓,年內計劃培訓2500名左右黨外人才,通過整合資源、巧借外力,發揮社會主義學院、共識教育基地陣地作用,辦好主體班,依托高校專業師資力量,辦好專題班,實現培訓要素的合理配置。
三是推動實踐鍛煉。積極搭臺助長,充分發揮“省級基地龍頭示范、市級基地承傳銜接、縣(市、區)級基地展翼拓面”架構模式的優勢作用,協調推進省市縣三級黨外代表人士實踐鍛煉基地建設,堅持“掛、任、輪、換”四位一體,科學謀劃,規范管理,大力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產業建設人才、社會事業人才和青年人才,全面提升黨外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抓住作用發揮,高標準舉辦各類人才招引活動
一是搭建高端智庫。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特點優勢,發揮好“全市統一戰線專家服務團”智庫作用,繼續開展“專家服務團區市行”活動,支持廣大統一戰線人才積極參與實施國家省市重大戰略,參與“三農”、制造、防疫、法律援助等各領域社會事務,為服務大局貢獻力量。
二是助力海外引才。發揮重點僑鄉資源優勢,依托僑界代表人士、海外華人社團、海外聯誼會、臺灣同胞聯誼會,加強與臺港澳海外代表人士和華人華商的聯系和交往,定期舉辦海外聯誼活動及赴海外開展“雙招雙引”活動。進一步完善海外引才工作聯絡處和海外、省外人才工作站等招才引智平臺建設,依托海外華人社團、留學生組織、人才機構和我市企業駐外機構等設立一批人才工作聯絡處。
三是助力民企引才。以人才引進為動力激發企業內生活力,
繼續開展“百名專家聯百企”活動,通過建立“政府+企業”、“主體+市場”的融合引才模式,積極組織民營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交流合作,助企破解“缺人才”困境。充分發揮各類人才創新平臺載體作用,積極幫助有基礎的民營企業進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專家工作站、人才工作站、重點創新團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等建設。發揮工商聯所屬商會、異地商會組織作用,積極推動城市間人才合作流動,推進與發達地區人才、技術、資金互動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