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煙臺市國資委黨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按照黨管人才的原則,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強化國資監管和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縱深推進企業人才戰略,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一、黨建引領人才工作
市國資委黨委和市管企業黨委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貫徹落實20字國企好干部標準,加快構建國資系統人才工作大格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關于人才工作的各項指示要求,認真履行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進一步認識人才強企重大意義,將人才工作納入2021年市國資委黨建工作要點,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工作責任,積極主動作為,結合市管企業實際,認真籌劃人才工作思路和措施。立足市管企業產業發展規劃、優勢和需求,圍繞提高市管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統籌推進人才培育、引進、服務保障等工作。加強市管企業人才工作考核力度,將引進培育高層次人才工作納入市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范圍,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的工作合力,著力凝聚吸引、培養造就、用活用好各類優秀人才,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為市管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加快人才制度創新
牢固確立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約束機制,重點抓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及緊缺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在董事會層面,進一步規范董事會建設,制定落實市管企業外部董事管理辦法及外部董事履職評價、薪酬待遇等配套文件,加快外部董事委派工作,逐步達到董事會中外部董事占多數。在經營層層面,建立健全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建立規范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市場化用工方面,進一步落實市管企業公開招聘制度,支持企業加大錄用急需、關系未來發展的重點院校和緊缺專業高校畢業生力度,市管企業新增崗位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比例不低于50%。

三、提高人才服務水平
按照全市人才工作要求,結合市國資委職能,暢通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協調做好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服務保障工作。加強我市人才政策宣傳力度,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新的良好環境和人才工作氛圍。根據工作需要,組織開展產業人才交流對接、走訪調研、專題招聘等工作,支持和協調符合條件的企業高層次人才做好相關人才工程申報工作。提高人才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對有關企業高層次人才反饋的意見建議及時梳理分類,屬市國資委職責的,能夠解決的立即解決,市國資委職責以外的事項,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研究解決。
四、發揮引才載體作用
持續開展“產學研合作系列行”,推動市管企業高端人才引進和高端研發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市管企業2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35個省級創新平臺、2個院士工作站、5個博士后工作站的引才載體作用,結合實際需要,采取全職引進、柔性引進等方式,積極為市管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突出打造人才有效載體,加快推進萬華化學磁山研發中心、寧波新材料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中心建設,啟動建設化工新材料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實現高端人才和技術項目的高位對接,使各類人才引得進、用得好、留得住。充分發揮市管企業在人才、資金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全面加強市管企業與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勵和支持共同開展重大產業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共同承擔科技計劃項目,共同申報重大科技專項和發明專利,深化市管企業與哈工程煙臺研究(生)院合作發展,充分發揮泰和新材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東方電子智慧能源聯合實驗室等作用,持續深化“產學研”融合發展。
五、加大人才激勵力度
用足用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超額利潤分享和骨干員工跟投等激勵政策。在首批試點取得實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市管企業中長期激勵試點范圍,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對核心技術人員和管理骨干等關系企業長遠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核心人才實施中長期激勵政策,最大程度激發核心人才的改革激情和創新精神。強力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常態化機制。積極發掘、總結、選樹和推廣優秀企業家典型案例,鼓勵企業組織優秀人才參加各級舉辦的評比活動,通過有關新聞媒體、網站刊物等宣傳優秀人才事跡,切實營造關注人才成長、支持企業發展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