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確立了以“黨內合作”的形式,實現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統一戰線。要求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幫助國民黨改組,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發展。根據這一精神,郭壽生、葉守楨等主動與國民黨派到煙臺辦理黨務的山東省黨部負責人王樂平,以及煙臺當地的老同盟會員崔唯吾等會商,秘密成立了中國國民黨煙臺市黨部。郭壽生、曾萬里和葉守楨等以共產黨員和社會主義青年團員的身份加入國民黨組織,郭壽生和葉守楨一起被選為國民黨煙臺市黨部的執行委員,郭壽生還擔任了宣傳部長,并在海校成立了煙臺市黨部第八區分部。統一戰線的建立,為煙臺黨團員的活動提供了方便。此后,郭壽生、葉守楨以國民黨員公開的身份,不斷擴大活動范圍,使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活動擴大發展到煙臺的先志、益文、水產等各中等學校。他們在發展國民黨地方組織的同時,秘密加緊革命宣傳,開展共產黨、青年團組織的發展工作。
在中共中央局的關懷和直接領導下,煙臺的黨團組織發展很快。1923年冬,郭壽生在海校內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煙臺支部,并任支部負責人。1924年,郭壽生、謝遠定介紹海軍學校同學曾萬里加入中國共產黨,郭壽生、曾萬里又介紹葉守楨入黨,當年年底建立了黨小組,郭壽生任組長,這是煙臺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到年底,煙臺海校有共產黨員3人,煙臺全埠有社會主義青年團員10余人。
1925年初,郭壽生、曾萬里等學完艦艇課,離開煙臺南下到上海的艦隊工作。郭壽生將煙臺的黨團工作移交給葉守楨負責。葉守楨繼續以海校為基地,開展煙臺黨團工作,組織革命活動,團結教育進步青年,指導他們閱讀進步書刊,討論時局和政治,啟發他們的思想覺悟。他還經常與廣州的李之龍、上海的郭壽生、汕頭的曾萬里、香港的晚村、鄭州的李震瀛等共產黨人保持工作聯系,通過多條渠道了解革命形勢。在煙臺國民黨組織內部,葉守楨理直氣壯地支持左派,發展革命力量,同市黨部中搞分裂、排擠共產黨的右派勢力進行堅決的斗爭。1925年下半年,煙臺海校發生學潮,因葉守楨領導罷課被學校開除學籍,離煙去滬。1928年,煙臺海軍學校南遷,并入福州馬尾海軍學校。煙臺的黨團工作力量被削弱,黨團組織的活動暫時停止。(通訊員 李永軍 李巖)(資料提供: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