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地遺址位于芝罘區金溝寨村南。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在這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中,煙臺涌現出一批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進分子。五四運動促進了膠東人民新的覺醒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在膠東的傳播首起于煙臺。1919年11月,山東旅京學生創辦進步期刊《曙光》,并在煙臺設代派處。1920年3月,李大釗、鄧中夏、羅章龍等在北京大學秘密發起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春,李之龍、郭壽生在煙臺海軍學校成立讀書會,組織進步青年閱讀和研究《新青年》《每周評論》《資本論入門》等革命書刊。同年底,李之龍、郭壽生作為通訊會員,參加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海校讀書會成員通過學習,深受馬克思學說的啟迪,思想進一步活躍。


1921年,煙臺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海校讀書會的基礎上成立,繼續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學生和年輕士兵中起了很大作用。這是膠東第一個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團體,為在煙臺建立黨團組織打下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黃縣、萊陽、招遠、掖縣的一批進步青年,也開始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尋求解放和改造中國的道路。
馬克思主義在膠東的傳播,為共產黨組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一批先進分子先后走上無產階級革命道路,為地方黨組織的創建準備了干部條件。(資料來源:中共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