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在廣州舉辦的2021年首屆活力城市大會上,煙臺上榜“年度活力城市”榜單。
城市活力是“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命題,激發城市活力已成為中國城市共同面對的新命題。本次“活力城市大會”案例評選設計了包含城市人口活力、產業活力、生態活力、人文活力、空間活力五大維度,涵蓋18個具體指標的參評指標表,為解碼城市活力、推動城市建設貢獻智慧。
煙臺地處渤海灣和黃海交界一帶水域,與朝鮮半島和日本隔海相望,目前常住人口710.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3%。
根據《煙臺市新型城鎮化與城鄉融合發展規劃》,到2025年,要將煙臺打造為山東省城鎮村協調發展標桿地、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通過實施加快非戶籍常住人口全面融入城市、高水平構建新型城鎮化空間格局與布局,高效能推進市域產業融合發展,高品質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未來城市。到203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6%左右,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1.8左右。
產業興旺是煙臺當選活力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煙臺引進培育了一大批實力強勁、活力涌動、潛力巨大的市場主體和創新機構,尤其在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材料等領域形成一批重大成果。截至今年10月底,煙臺市場主體總數達到98.97萬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千余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的54.8%。
治山治水激發城市活力,在產業發展的同時,煙臺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先后榮獲聯合國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獎,成為中國人居環境建設的典范城市。
近年煙臺先后實施三年大造林、三年水系綠化、三年森林城市建設和三年國土綠化提升攻堅行動等重大工程,完成造林200余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36.28%。
今年冬天,煙臺海陽成為中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核能供暖取代了海陽12臺燃煤鍋爐,每個供熱季減少耗電900萬度,可節約燃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二氧化硫1188噸、氮氧化物1123噸,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000公頃。未來,海陽還將擁有2億平方米的供熱能力,遠期規劃為煙青威地區提供清潔能源。
與此同時,煙臺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目前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4項、省級項目56項、市級項目129項。煙臺剪紙還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城市人文活力參評指標中,第三空間密度引人注意。第三空間包括非正式的公共聚會空間如書店、博物館、咖啡館、茶館、廣場、公園等。截至去年底,煙臺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4個,城市書房31個。各類文化館、文化站等持續增多,文化創意類活動密集舉辦。
此次活力城市評選中,在社交網絡上的活躍程度也成為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煙臺聲音”通過海內外社交媒體傳遞至世界各地,不斷挖掘城市文化城市人物等,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近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城市更新首批試點名單城市,煙臺入圍首批21個城市之列,將加快推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探索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的機制模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