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運動員泰莎·莫德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視頻稱,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她在入場時,用中文對場邊志愿者大喊“你好”,一名身著粉色上衣的志愿者隨之熱情招手,用英文回應“Welcome to China(歡迎來到中國)”,這一幕讓她“忍不住熱淚盈眶”。

“你好”“Welcome to China”,這種問候和回應,簡單而純粹,是什么讓泰莎·莫德一鞠熱淚,分外動情?是中國志愿者的熱情和友善。雖是短短一句話,卻讓泰莎·莫德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感慨這是人生中難忘的瞬間。
據了解,很多外國運動員都非常享受和感謝在中國遇到的一切,每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數一數會遇到多少志愿者微笑著向自己招手。這一細節,生動而富有畫面感。微笑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語言,來自中國志愿者的微笑,暖心而又真誠。

“讓微笑成為志愿者最美的名片”,此前在延慶冬奧村開村誓師大會上,一名大學生作為高校志愿者代表發言時表示,中國青年要發揚志愿精神,穩穩接過傳承奧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這是職責宣示,也是青春宣言。其實當好志愿者并不容易,1.9萬名志愿者從上百萬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后,接受長達半年的賽前培訓,內容包括體能訓練、賽事知識、外事禮儀、醫療急救、心理培訓等諸多科目。
也正因為訓練有素,特別是在工作中盡職盡責,不辱使命,“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中見精神”,冬奧志愿者才獲得多方的一致贊賞。

“活成一束光,溫暖更多人。”北京冬奧會五星級志愿者劉玉坤,是一名殘疾人志愿者,在接受采訪時透露,2008年,她成為北京奧運的火炬手,在鳥巢,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專業服務,也萌生了當志愿者的想法。從北京到北京,從火炬手到志愿者,這種跨度令人動容。選擇當志愿者就是選擇付出,選擇奉獻,選擇為社會服務,選擇帶給社會光亮和溫暖,這樣的情懷令人贊嘆。
2021年6月公布的北京冬奧會賽會志愿者報名人數就突破100萬,18—35歲人群占比超過95%。而在北京冬奧會1.9萬名賽會志愿者中,35歲以下青年占到94%,在校大學生是主要力量。如此之多的人熱心志愿服務,讓這座城市更有人文關懷,也讓北京冬奧會辦得更成功。
在日前舉行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一朵雪花”的故事貫穿始終。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說,“希望通過一朵雪花來傳遞人類共同的情感。大家相聚在北京,共同組成一朵璀璨的雪花,‘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題躍然眼前,也表達了‘一起向未來’這樣共同的情感。”而1.9萬名志愿者就是1.9萬朵熱情洋溢的“小雪花”,他們讓世人看到了中國的形象是開放的、陽光的、富強的、和美的。
如今,跟泰莎·莫德互動的冬奧志愿者也被找到了,這名“粉衣小哥”來自清華大學,他致信泰莎,邀請她待疫情結束再來中國看看,會摘下口罩,當面說出那句“Welcome to China!”
“你們是這屆奧運會成功極為重要的一環,正是通過你們,人們能夠互相交流,通過你們的態度,人們感受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這是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冬奧會志愿者的高度評價。為奧運盛會奉獻青春力量,這樣的經歷是有意義的;展現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和文明禮貌,讓各國參賽人員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這樣的奮斗更是值得點贊的。致敬冬奧志愿者,致敬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