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16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 王廣豐)隔離酒店,對普通人來說是風險僅次于定點醫院的無硝煙戰場。在煙臺高新區開元酒店隔離點,200多名隔離人員接受著5天、7天、14天等不同時長的隔離,陪伴守護他們的是由20名機關干部、醫護、公安、消防等組成的信息聯絡組、病例轉運組、后勤保障組、防控消毒組、安全保衛組、消防安全組、轉運組。從清晨到日暮,從白天到黑夜,他們24小時堅守在那里,心中有光,逆風飛揚。


開元酒店的大堂門是從里面反鎖著的,經過隔離點工作人員驗碼、登記等一系列環節,上午9點半,記者乘坐清潔區電梯來到生活區,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繁忙景象。在臨時改造的辦公室里,信息聯絡組正在統計著每位隔離人員的信息,經過地點、交通工具、進入隔離酒店時間、核酸檢測情況等,清晰明了。半夜接到電話通知有隔離人員要進酒店是常事,每個工作組都被調動起來,等隔離人員安頓下來,半夜投入工作的他們,了無睡意。
隔離人員200多名,各種事情也不少,有被分手的著急出去的,有孩子不聽話母親半夜打電話給工作人員的,還有的要求住到一個房間的,每每此時,他們都要耐心開導,或是傾聽著嘮叨抱怨。



“溫度計還有嗎?”“消毒液呢?”聽到組長的詢問,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員馬上給予回答。
一道隔離門,將生活區與隔離區分開來,消毒組的孫年成和蔡杰來到隔離點已經8天,每天都要穿著防護服,背上沉重的消毒桶,走進污染通道,到各樓層進行房間消殺、樓層消殺、垃圾清運。兩個人分工合作,一人消毒樓層,一人收集放在每個房間門口的垃圾,10個樓層的地板、墻壁都要仔仔細細消毒到。當有隔離人員離開酒店后,他們要隨時進房間進行消殺,對整個樓層進行消殺。每天,他們收集清運的垃圾達到四五百斤左右。
“這個工作總要有人來做,我父母也支持。”95年出生的蔡杰前天剛過完生日,他說道,“我的愿望是消滅疫情,讓隔離點清零。”
“最大的愿望肯定是回家,希望隔離點人員少一點。”孫年成說。

6名醫護分成兩個組,負責送飯、送物資,接隔離人員,檢測核酸采樣,督導消殺等工作,雖然醫護人員分成了兩個組,但遇到一次送來的隔離人員太多時,他們要全體出動去接人。高新區醫院的醫生尹春燕,來到隔離點已經兩個多周了,去年她就開始到隔離點工作,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的濱醫男護士。第一次到隔離點,面對首次進隔離點的新人,有經驗的醫護老帶新,傳授著操作細節和心得經驗。
每天面對未知的風險,尹春燕直言也會害怕,不害怕是假的,“我是醫護人員,應該積極去保障人民的安全,積極沖在前面,是我應盡的職責。投身于工作中,竭盡全力讓疫情得到防控,我覺得也是好的。我的家人在后方,我可以在前方保障他們,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欣慰。”她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大家都能夠平安,人們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
在隔離酒店,進入隔離區的工作人員,是直面危險的人。每天,他們在服務保障隔離人員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和隔離點的同事們,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每天從隔離區離開時,首先全身消毒,然后經過無菌區,把防護服從頭部一點一點的卷著脫下來,再從里面出來進入生活區,這是容不得一絲馬虎的一環,每個人都嚴格遵守著操作流程。
盡管隔離點的工作節奏緊張又壓力重重,他們依然保有追求美好的心,辦公室里的太陽花在水杯中開得正艷;女醫護在套上最后一層罩服時,會把綁帶系成一個蝴蝶結;盛放采樣試管的小紙盒,被畫成時尚包包的LOGO,挎上“背包”走進隔離區,他們奔赴獨特的“秀場”,去展現生活該有的美好。

在隔離點采訪的每一刻,都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在身邊,可愛的工作人員,每一天都處在這種壓力之中。當記者一行走出隔離酒店的大門,心頭的壓力才稍稍減輕,在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他們仍然要繼續頂住壓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向他們致敬!
加油!煙臺!無論病毒怎么肆虐,我們都會戰勝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