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1月17日訊(通訊員 苑文颯)走進歷城區鮑山街道曲家村,以中式小樓為主的民居分布在主干道兩旁,村道小徑平整干凈,現代化村落映入眼簾。閑暇時刻,村民們在文化廣場歡快起舞,在文明實踐大講堂學習知識,在田間地頭精進耕種技能……呈現出一幅民富村美的幸福和諧畫卷。如何“量身定制”基層治理路徑,激活鄉村振興“紅色動能”?日前,記者走進曲家村,一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曲家答卷”。

黨建賦能網格化管理夯實村級治理根基
曲家村位于歷城區東北部,共有村民725戶2708人。村“兩委”以黨建為引領,完善農村網格化管理模式,實現鄉村治理工作化整為零。
通過“定網、定格、定人、定責”,曲家村把黨建同網格管理相結合,找到了黨建工作的切入點、融合點,在村中設立12個村民小組,劃分3個基礎網格,配備3名專職網格員,開辟曲家村戶籍平臺,實現了全村“大事一起干、事事有人管、好壞大家判”的良性循環,帶動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打造出治理有效、管理精細、服務完善的鄉村工作體系,推動全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結合歷城區社會治理平臺,曲家村對轄區的群眾信息“一口清”,同時積極開展系統化服務,使社會治理的理念與行動無處不在,進一步夯實了村級社會治理根基。

為了進一步暢通村民自治渠道,曲家村在健全和落實民主聽證制度和村級工作規范化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于2019年6月率先加入“騰訊為村”平臺,成為全國14231個“為村”平臺成員,這在濟南市尚屬首例。通過該平臺,村民能夠足不出戶及時了解村務、財務、黨務狀況,參與村內“議事廳”和集體活動,也能在“朋友圈”嘮嘮嗑,去“書記信箱”找村支部書記幫忙,進一步提升了村民對村級事務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盤活資源創建品牌“科技+黨建”助力產業振興
如何將黨建創新和科技創新“深度融合”,賦能鄉村治理和產業振興?曲家村村“兩委”與半月談共建基層黨建學習站,通過黨媒與“AI+4K+5G”的融合,為村黨支部和群眾提供最新最權威的黨建學習材料,并進一步創新數字化黨建宣傳欄,將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群眾意見等群眾監督和意見反饋工作進行智能化升級,群眾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監督和反饋意見,有效提升了支部工作效率和群眾的滿意度,真正讓基層黨建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讓科技賦能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

不僅如此,曲家村村“兩委”積極探索鄉村產業振興新路子,主導推行新型試驗田代管制,引入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以“黨建+合作社”的方式開展統一代管土地、集合閑散場地租賃經營和糧食深加工的三種合作社經營模式,創建了本村農業品牌——“磨上花開”,著力發展優質、綠色、精品面粉精細化加工,同時發揮邊際效應,打造高附加值農產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通過整合集體土地資源,盤活空置房舍,設計建造特色鄉村旅游路線,發展特色旅游經濟,整合特色農產品、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推行“農業+電商+旅游+文化+養生”等一系列舉措,曲家村“科技+黨建”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投資百萬打造黨建“主陣地”用“紅色”描繪幸福底色
近年來,歷城區鮑山街道曲家村探索實施“1214”固本強基工程,以高質量黨建激發“紅色動能”,賦能“美麗曲家”建設。“1”即一個目標,黨建提質增效;“2”即兩條主線,抓牢鄉村振興和黨建兩條主線;“1”即創建“潤心”黨建品牌,打造“一村一品”;“4”即聚焦產業發展、美麗村居建設、網格化治理、村風民風建設等四項重點工作,帶著全局視野抓黨建!凹t色動能”帶動下,曲家村各項工作“碩果滿枝”,先后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碳中和示范村、山東省文明村、山東省衛生村、濟南市出彩人家示范村、歷城區四星級村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2020年3月,曲家村村“兩委”投資100萬元,對村黨群服務中心全面升級,改造后的黨群服務中心配備黨員活動室、村民活動室、婦女活動室、便民服務中心、黨群服務站。黨群服務中心成為宣傳黨的理論政策的重要陣地、黨組織開展活動的重要場所、服務黨員群眾的重要平臺。
以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村黨總支堅持以“民心工程、暖心工程、愛心工程、美心工程”為具體方法,打造“一村一品”,黨建工作和鄉村振興各項舉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實施中相互促進,形成黨建特色品牌,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