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1月29日訊(記者 王向榮 李剛)11月29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解讀《煙臺市新型城鎮化規劃》。
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煙臺市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支撐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2020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31%。預計未來十五年,城鎮常住人口將持續增加,城鎮化動力依然強勁,煙臺市仍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會上,市發展改革委四級調研員于保華介紹道:“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利于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提升城市發展競爭力,有利于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有利于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為推動煙臺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本《規劃》由煙臺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共8章、34節、3.1萬字,總體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總論,包括第1章,主要闡述“十四五”時期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為第2至第7章,分別從優化城鎮化發展格局;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強化城市數字賦能,全面提升智慧城鎮化水平;推進新型城市建設,全面提升綠色城鎮化水平;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全面提升均衡城鎮化水平;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雙向城鎮化水平6個方面提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任務和舉措。第三板塊為第8章,加強規劃實施保障。
(一)總體要求。主要是尊重城鎮化與城鄉融合發展規律,落實國家、省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聚焦構建“1+233”工作體系和“12335”中心城區建設格局,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智慧化、綠色化、均衡化、雙向化為方向,努力走出一條具有煙臺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道路,為打造山東發展重要增長極、建設更具競爭力的新時代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提供戰略支撐。統籌考慮我市實際,提出構建“一核引領、三帶貫通、六圈聚力、多點支撐”的城鎮空間布局。
(二)優化城鎮化發展格局。主要是落實“12335”大城區建設格局,推動煙臺新型城鎮化與國家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相結合,不斷提升中心城市建設能級,繁榮發展縣域經濟,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打造一批特色小鎮,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協作、疏密有致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三)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主要是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市,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多渠道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權益,營造包容關懷的社會環境。
(四)強化城市數字賦能全面提升智慧城鎮化水平。主要是加快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營造開放、健康、安全的數字生態,豐富拓展應用場景,全面提升智慧城鎮化水平。
(五)推進新型城市建設全面提升綠色城鎮化水平。主要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加快“美麗煙臺”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生長力,打造生態宜居、低碳環保、綠色智慧、安全韌性、彰顯人文魅力的高品質生活空間,更好滿足人民對城市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全面發展要求。
(六)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全面提升均衡城鎮化水平。主要是順應現代化新型城鎮發展新趨勢,通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支撐,統籌城鎮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動,為推進均衡城鎮化提供有力支撐。
(七)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提升雙向城鎮化水平。主要是以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城市和西部片區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實現鄉村振興和城鄉居民共同富裕。
(八)實施保障。主要從強化組織領導和完善推進機制等方面明確推進措施,確保《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