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月15日訊(記者 王向榮)1月15日上午,“煙臺一號”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二號丁型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煙臺一號”衛星是我國新一代智能遙感科學試驗衛星,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計劃集成項目建設,由武漢大學牽頭,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空間信息傳輸中心、陸海空間(煙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煙臺一號是東方慧眼星座的首顆試驗星,用于驗證星座的‘通導遙’及在軌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入軌后將為煙臺乃至于我省提供高質量遙感數據。更為關鍵的是為東方慧眼星座的規劃、布局、衛星研制奠定技術基礎及數據參考。”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滕瑤介紹道。

“煙臺一號”衛星運行在約500km的太陽同步軌道,配置一臺高分辨率彩色面陣相機,星下點空間分辨率達到0.7m。該星具有視頻凝視、面陣推幀、面陣推掃3種成像模式,可以在軌獲取大量動態和靜態遙感數據;通過配置X頻段擴頻測控、X頻段星地直接傳輸及Ka頻段星間中轉傳輸的通信體制,打通星地-星間傳輸通信鏈路,有助于大幅優化傳統遙感信息獲取流程,達到衛星遙感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的發展目標;具備高性能實時處理的硬件平臺和支持動態加載開放的軟件平臺,實現遙感數據的在軌實時智能處理功能。
作為“東方慧眼”智能遙感星座的試驗星,“煙臺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通導遙一體化智能遙感衛星的初步實踐,對后續星座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該星投入運行后,將用于驗證海量遙感數據實時獲取、智能處理、稀疏表征與壓縮傳輸的關鍵科學問題,為“東方慧眼”星座建設奠定技術基礎;同時,基于衛星的在軌處理與實時傳輸能力,陸海空間將開啟遙感信息智能服務演示驗證工作,探索從數據獲取到應用終端的遙感信息高效智能服務新模式,未來“東方慧眼”星座將以此模式為基礎向全球用戶提供時效性更強、應用服務水平更高的商業化遙感信息應用服務。

“煙臺一號”衛星及“東方慧眼”智能遙感星座項目,是煙臺市政府、武漢大學、海陽東方航天港衛星數據產業園及其優勢企業陸海空間共同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成果,由煙臺市國資委旗下產業投資平臺國豐集團全力推動實施,形成了地方、高校、企業多方協同創新的良好局面。“東方慧眼”星座項目將助力海陽東方航天港構建起集海上發射、星箭制造、配套集成、航天文旅和空天信息服務為一體的航天全產業鏈生態圈,加速建設國際一流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國家級空天信息產業園區,有效促進先進衛星技術、人才等優勢要素向煙臺市及海陽市快速轉移,聚力打造我國商業航天新高地。

滕瑤說道:“煙臺一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海陽東方航天港在航天產業領域翻開了一個新的篇章,初步實現了‘天上有星、陸上有箭、海里有船’的目標。”
2023年,陸海空間將在開展“煙臺一號”衛星關鍵技術驗證的同時,加快“東方慧眼”星座一期工程建設工作。一期“1+2”示范服務系統將采用“1顆高分辨率光學智能遙感衛星、2顆高光譜衛星組網協同觀測”的模式,初步構建通導遙一體化實時服務系統,重點面向山東省煙臺市進行服務應用,為應急救災、公共安全、智慧城市、遠洋航行、大眾化服務等場景提供即時服務。一期工程中的實時服務架構和體系將繼承到后期工程建設中,為“東方慧眼”星座進一步實現面向山東省環渤海區域、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實時服務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