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30日訊 青磚綠瓦之下,古樸的村莊,踏著悠閑的步伐邁入院落,陳列的每個老物件里都飽含著歷史的故事,訴說著那代人的記憶。這里不是電影里的場景,這里是郭城鎮戰場泊村,這里是黨支部引領,全民參與建設的典范村,這里就在我們身邊……

海陽市郭城鎮戰場泊村位于郭城鎮南部,長住村民1201人,村黨支部班子成員3名,黨員53人。近年來,戰場泊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圍繞“傳承紅色基因、推動融合發展”兩條主線,建好用活鄉鎮黨委黨校,打造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樣板,先后榮獲全省“干事創業好班子”、首批“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現場教學點”等榮譽,2022年成為煙臺市唯一一個中組部、財政部紅色美麗村莊試點。

不忘紅色精神,建設有力組織
戰場泊村曾是膠東最高行政、軍事領導機關駐扎地。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將軍坐鎮戰場泊,率領膠東子弟留下了聽黨指揮、奮勇殺敵的革命事跡,書寫了軍民同住、黨群同心的深情佳話。

為傳承戰場泊紅色精神,村黨支部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夯實黨建基礎。堅持“抓制度促黨建、以黨建帶群建”的一貫做法,嚴格落實三會一課、談心談話、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以每月25日的主題黨日為主要載體,扎實開展學習討論、組織生活、議政議事等活動。


村黨支部致力于打造一支強有力的黨員隊伍,結合“五星聯創”工程,組織每名黨員承諾為民實事,公開公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在疫情防控、村居環境整治、護林防火等重點工作一線為黨員設崗定責,每月實時賦分,季度公示亮分,年底嚴格評星,引導黨員積極參與村居治理,爭做五星級黨員。2022年度,30余名黨員響應組織號召,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當先鋒、做表率。承擔維護核酸檢測現場秩序、配送防疫物資等工作,筑起筑牢防疫“紅色屏障”。



深耕紅色資源,打造教育高地
為深耕村莊紅色資源,村黨支部積極對上征請,將郭城鎮黨委黨校(黨員教育中心)設于村內,并開設“抗大學校”、八路軍膠東軍區機關舊址、紀念館、農村干部廉政體驗中心、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千畝生態園等現場教學點若干。圍繞政治理論、政策解讀、職業技能、廉政教育等培訓內容,構建“借念正魂、研習鑄魂、篤行強魂、警鐘淬魂”四大教學版塊,可滿足多樣化的培訓班次和需求。黨校革命傳統文化氛圍濃厚,培訓課程特色鮮明韻味十足,讓參訓學員時時處處潤澤初心、錘煉本領。目前已承接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第53期市廳級干部進修班等各級培訓21批,培訓2400余人次。

戰場泊村黨支部圍紅色教育這一中心,籌措資金1600萬元,復原許世友舊居等20處建筑、改造50余套紅色民宿、建設占地100畝的擴展訓練基地,打造集“學、研、吃、住、游”于一體的紅色教育基地,被評為“山東省紅色文化特色村”。



盤活紅色資源,帶動集體增收
“盤活紅色資源,帶動集體經濟發展”無疑是“紅色村莊”改革發展新趨勢。為真正實現群眾增收、集體致富,村黨支部搶抓機遇、乘勢而動,牽頭領辦合作社,先后成立“海陽市戰場泊農業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海陽市戰場泊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紅色文化與市場需求完美融合。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合作社堅持“三產帶二產,二產帶一產”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構建“生態農業+紅色文化+觀光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依托“紅色民宿+‘憶苦思甜飯’炊事班大食堂+千畝生態農業種植園+拓展訓練區”,開發出“吃住游、聽觀講、戰拓犁”九種體驗項目,極大提升了村莊內在發展動力。


2022年度,戰場泊村的紅色旅游項目和生態種植園項目吸引游客三萬余人次,為周邊村莊提供就業崗位200余個,村集體增收近百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群眾收入增加的“雙贏”。
沖鋒的“號角”又一次吹響,戰場泊村黨支部將繼續堅持黨建示范引領,積極求新求變,將村內黨性教育、紅色研學、戶外拓展和生態農業等資源有機結合,打響戰場泊紅色文化品牌,打造支部強、產業旺、文化興、村民富、環境美的鄉村振興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