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7月12日消息(記者李舜)近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實施了《山東省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示范創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制定了體系完備的示范創建評價指標體系,從城市、園區、社區三個方面開展近零碳示范創建工作。
近零碳城市旨在塑造整個城市低碳發展的理念,從經濟發展、能源利用、城市建設、市民生活、政府管理等各方面以低碳思維和行為特征來改造城市的生產和生活,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作為產業集聚和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域,近零碳園區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固碳等多種手段,通過優化能源利用與產業結構、加強低碳管理、資源循環化利用,形成低碳產業集群。
作為城市的組成單元,近零碳社區通過構建綠色建筑、清潔取暖、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廢物利用等低碳生活方式降低相關資源的消耗,降低社區碳排放。
《實施方案》通過近零碳示范建設,樹立近零碳發展的典范,總結近零碳建設模式和路徑,探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經驗,引導更多地方開展近零碳建設,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實施方案》明確,要篩選一批低碳工作基礎較好,有意愿且符合條件的縣(市、區)、園區和社區開展近零碳示范創建。到2025年,建成一批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園區、近零碳社區。總結近零碳建設模式和路徑,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近零碳發展經驗。近零碳城市申報對象為縣(市、區)全域,由所在縣(市、區)人民政府作為申報主體。
近零碳園區申報對象為省級及以上園區(包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化工園區等),由園區管委會作為申報主體。近零碳社區申報對象為城市社區、農村行政村等,由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作為申報主體。每市申報數量原則上不超過1個縣(市、區)、2個園區、3個社區。全省申報數量實行總量控制。
據介紹,近零碳示范創建期為2023年至2025年,今年10月底前為示范創建申報階段。今年11月至2025年12月為建設實施階段,2026年1月至4月為總結提升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