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青島7月17日訊(記者 鞠平)走進青島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發”),前臺的小姐姐會迅速遞上一瓶小巧的“海之泉”,介紹說這是他們公司生產的海淡水,專門用作內部招待水。“他們都說很好喝呢!”小姐姐帶著驕傲笑著說。
百發人值得驕傲,從2013年一期建成投產,十年來,他們已累計從大海中要水1.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可以形象地理解為,百發為青島供了兩個西湖的水量。
目前,百發的日供水約占青島用水的10%,不僅緩解了青島地區的缺水,節省了大量的淡水,成為淡水資源的有效守護者。而隨著百發二期的建成投產,這份守護將更加綠色持久。

獲中央4000萬節能減碳專項資金
百發一期項目位于青島李滄區,原是中外合資項目,于2010年開工建設,2013年投入運行。2014年12月,外方撤資,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轉讓至青島水務集團,百發由此成為青島市政戰略性供水企業。
2021年,百發海水淡化二期項目開工建設,設計規模10萬立方米/日,2022年5月項目具備了通水條件。
該項目一身“榮光”,獲中央“節能減碳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基金”4000萬元、青島市國資委1000萬元資金支持;被列為山東省重大工程、青島市重點工程,獲得山東省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2022年國際水大會年度工程創新獎等數項榮譽。
這些榮光源于新設計、新設備、新技術的應用,是探索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二期項目采用的是集約化設計,總占地僅35畝,較一期節省土地資源近30%;項目運行能耗進一步降低,電耗較百發一期項目降低5%、藥耗降低10%;搭建了全國首個海水淡化核心設備中試科研平臺,實現全流程自動化控制、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一體化安全管控和數字化運維管理,打造了智慧化、集約化海淡廠標桿。

國產之光將“出海”國際市場
海水淡化是沿海缺水城市的重要水資源保障措施之一。但目前國內外主流的反滲透膜法技術存在高耗電這一不足,成為制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百發立足于創新,實現了能耗新低,為發展提供了底氣,年產水量由起初的200萬立方米增加至2400萬立方米,高峰供水期占青島市區供水的10%,為青島市政用水、工業用水、島嶼船舶用水提供了保障。
而在百發節能低碳綠色發展中,國產設備貢獻了重要的力量。據介紹,百發二期項目選用的是質量優良、性價比高的國產成熟設備,設備國產化率達76%,而且這個比率隨著一些設備結束“試用期”后還將會有所提升。也因此百發在海淡水項目具備了自主的知識產權。


2023年4月,百發中標埃及海水淡化項目建設資格,積極籌備開拓“一帶一路”海外市場。
2023年5月,百發二期項目入圍全球水峰會“最佳海水淡化項目”,標志著青島水務海水淡化建設能力已躋身國際一流水平。
“向浩瀚的海洋要水”,是百發人的追求,同時他們還希望將百發的水送到全世界。
“我們準備聯動一些央企,也就是我們的設備供貨企業,借船出海,出征更廣闊的市場。”
在百發的規劃中,2025年,他們將爭取實現海水淡化設施規模達到50萬立方米/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水淡化領軍企業,打造海水淡化的“國家名片”,助力“藍色青島”培育海洋經濟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