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19日訊(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金海善)全國首個“量子治霾”監測網在濟南組建運行,“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監管大氣環境;小清河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水質指數連續7個月全省第一;作為全省唯一國家低碳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的“雙試點城市”,濟南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成果顯著;2022年,濟南PM2.5濃度改善7.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4.9%,國控斷面好Ⅲ類水體比例達到100%,重點泉群保持19年連續噴涌。
近年來,濟南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戰略機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在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過程中,濟南始終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
3月29日,作為第三屆儒商大會六大平行活動之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青年企業家主題論壇在濟南舉行;4月12日,第1期山東高質量發展30人論壇——中國式現代化與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濟南舉辦;4月14日,2023濟南科創金融論壇之“金融支持綠色科技創新之路”平行論壇舉行……
一系列峰會論壇的舉辦,為廣大企業家、各類人才投身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搭建載體平臺、提供合作機遇。
綠色低碳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也是高質量發展和新舊動能轉換的內在要求。
今年以來,作為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的濟南,緊緊抓住建設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這一戰略機遇,用活用足“強省會”這一戰略優勢,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綠色低碳重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同時將綠色低碳融入到尋常百姓家的點滴生活中,濟南用實際行動走出了領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在這場變革中,無論是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還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產業是重頭戲。
1月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三年行動計劃的一大亮點,是重視“縱深推進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質是完成從“粗黑重”到“高精尖”的產業再造。
產業再造,繞不過推動產業結構轉型這一課題。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推動鋼鐵、石化、化工等傳統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是關鍵。
在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煉鋼廠新動區寬敞的轉爐平臺上,地面整潔如新,設備高效運轉,看不到昔日工人師傅揮汗如雨,粉塵揚天的場景。隨著鋼鐵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躍進,臟亂差的場景已然成為歷史。這是山鋼值得驕傲的新舊動能轉換項目之一——數字智能煉鋼項目。數字智能煉鋼項目環保績效評級達到A類企業標準,各項排放指標優于山東省2025規劃指標要求。
近年來,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不斷致力于產品提檔升級,緊緊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這條主線,不斷提升全流程運行過程智能化控制和綠色環保水平。
這些生動實踐是濟南積極順應綠色智能發展方向,推動企業向“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效化”深度轉型的一個縮影。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是未來希望之區。起步區將圍繞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打造“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綠色城市”全域應用場景,實施碳中和示范工程,率先建設全國碳中和綠色城區。
這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規劃(2021—2035年)》在建設綠色低碳新城方面的明確要求。
起步區建立了綠色生態建設指標體系,編制了綠色城市示范區建設發展綱要和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專題規劃,制定了安置區、公建配套等綠色建筑的標準規范,布局了綠色建設國際產業園、都市陽臺國際社區等重點載體,實施了市民中心、城市展廳等一批綠建示范項目。
在2022年12月舉行的第十七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GFHS2022)上,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零碳智慧創新運營中心項目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
“起步區藍綠空間占比大于70%,每一個項目都體現綠色理念,每一棟建筑都是綠色建筑。”濟南起步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李國祥說,起步區在生態優先方面最大的亮點就是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導向和目標要求納入發展規劃,大力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放眼整個濟南,這座城市在打造綠色低碳生活方面還有更多嘗試。
2022年7月,濟南東服務區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服務區,同步發布首份零碳服務區白皮書,通過整合節能、減排、增匯等措施,實現了服務區內碳排放與減排、碳匯吸收自我平衡,達到零碳排放目標。目前濟南東服務區年均碳減排約3400噸,遠超建成前年均碳排放約2300噸,實現“零碳”運營。
《濟南市“十四五”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規劃》在推行綠色生活方式篇章中,對促進綠色產品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作出詳細規劃。《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擴大綠色低碳產品供給和消費,推進消費結構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綠色低碳是場“持久戰”而非“突擊戰”。濟南已經做好了堅決打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這場硬仗的準備,并且已經在這條新賽道上領先一步。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求變、應變。濟南市在“十四五”期間初步確定達到碳達峰,比國家要求的時間提前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