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濟南7月19日訊(記者 鄔勇 攝影 李剛)“目前,具備年產200只空間行波管的產能,單只市場售價在180萬--200萬元,整合EPC電源組成放大器后,單臺套市場售價在350萬—400萬元。”7月19日,“‘綠’動齊魯 ‘碳’路未來”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濟鋼防務技術有限公司空間行波管自動化生產車間,這里有國內首條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空間行波管自動化裝配試驗線,高精度、高一致性、高良品率,以及世界領先的自動化裝配工藝技術,支撐著這里穩定、批量下線的衛星通訊用核心零部件。
空間行波管,是空間飛行器載荷的核心器件,其將傳輸信號放大幾萬倍或十幾萬倍,以保證地面站成功接收數據、保障航天系統穩定運行。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生產線建成不到三個月,就研制出第一款Ka波段20W空間行波管。緊接著,科研人員主動將整體指標直接對標國外進口產品,Ka波段60W產品也順利下線并獲得“性能國內領先、制造工藝媲美進口產品”的好評,為后續逐步開拓市場,進而實現衛星通信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和國產化替代,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涵不是拋棄或打壓傳統產業,而是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2017年,濟鋼集團用短短33天時間,創造了國內鋼鐵行業關停規模最大、安置人數最多、安置期最短紀錄,踏上了全國首家千萬噸級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之路。


尋找新出路,濟鋼實現了老樹發新枝。2019年,濟鋼同濟南市、中國科學院空天院、科學家團隊展開全方位合作,培育出高端裝備制造效益增長點。2022年7月31日,濟鋼防務下屬的山東微波電真空公司空間行波管試驗線一期項目建成驗收、一期提升工程廠房竣工投用并成功與航天九院簽署空間行波管放大器采購協議。這標志著公司全面具備空間行波管及放大器的研制能力,濟鋼空天產業基地一期一步建設如期完成,千畝產業園雛形初現。



目前,濟鋼已成為濟南先進制造業的“種子孵化器”,作為空天信息產業鏈的帶頭人,正煥發出更大生機與活力。對于未來,濟鋼防務將肩負時代重任,再攀科技高峰,力爭用3—5年的時間形成百億級產業規模,打造空天領域國家級研發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空天產業新城,助力打造濟南市“空天產業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