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2月25日訊(記者 許佳琪 攝影 李剛)近年來,煙臺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決策部署,始終把工業穩增長擺在首要位置,統籌推進重點產業鏈“鏈長制”、企業倍增計劃、服務企業專員等工作機制,推動工業經濟持續提質增效發展,全市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在12月25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聚力鏈式發展”主題系列第十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煙臺市副市長、工業互聯網生態產業鏈鏈長梁勇介紹了煙臺市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的相關情況。
“2024年1-11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連續9個月高于全國、全省平均;1-10月,規上工業利潤總額524.9億元,為全市發展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優渥的土壤。”梁勇介紹道。
高起點布局產業鏈發展思路
堅持用“鏈式”思維培育產業“生態”,將工業互聯網生態產業鏈納入全市16條重點產業鏈培育,構建起“鏈長統領鏈條、鏈辦建在部門、鏈主領航建鏈、部門區市聯動”的支撐服務體系。印發《煙臺市工業互聯網生態產業鏈“鏈長制”實施方案》,明確“一個目標、兩篇文章、六大行動”總體思路。形成產業全景“一張圖五庫”并持續更新,包括289家骨干企業、34類招商信息、140個數字平臺、37名權威專家、20多個重點項目。其中,總投資28.2億元的萬有引力數字經濟產業研發園、山東云儲數字儲能裝備產業園、聯東U谷·芝罘智能制造產業園等13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擬投資64.7億元的中電光谷智造產業園、萬馬(芝罘)產業港、煙臺智算中心、冰輪能源裝備智造園區等20余個項目正在積極跟進,部分項目已開工建設。
高質量出臺專項扶持政策
印發實施《實施六大行動 聚力鏈式發展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開展數實融合賦能行動,今年來煙臺全市新增“上云用云”企業500家,爭創5個省級“產業大腦”和7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打造晨星工廠120個,打造數實深度融合典型案例100余個。設立支持數字化轉型發展專項資金,對數字技改、服務商診斷服務、數字化服務商標桿、數字化應用標桿、工業互聯網平臺、貫標認定等工作事項給予獎補。對服務煙臺市重點產業鏈提質升級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平臺企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有效激發了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積極性。
高標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作為全省首批5G網絡示范區,印發實施《煙臺市5G通信專項規劃》,加快5G基站建設,目前已累計開通5G基站2.2萬個,居全省第3位。開展“5G進萬家”活動,全市5G用戶普及率達到76%。5G場景應用加快推進,17個項目入選省級5G產業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萬華化學面向‘互聯網+’協同制造的5G虛擬企業專網及應用”和“耕海一號5G智慧海洋牧場”項目斬獲國家工信部“綻放杯”5G應用大賽大獎。區域性標識數據生態正在構建,煙臺工業互聯網綜合型二級節點、鴻鵬新能源行業級節點開通運營,目前已圍繞食品、機械、能源等領域開展業務推廣,累計接入企業1500家,標識解析量661.63億個。
高水平促進兩化融合發展
加快推動信息技術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和工業發展全領域的廣泛深度應用,深入推進兩化融合(即信息化和工業化的高層次深度結合,旨在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信息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深度融合),75家企業獲得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認證,26家企業入圍山東省“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萬華化學獲評國家級“數字領航”示范企業,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達到8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7.8%,數字技術已在工業生產全流程得到廣泛應用。
高定位培育產業發展生態
搶抓峰會機遇,加快推進膠東經濟圈數字經濟生態產業園建設,推動各項成果落地落實,工業互聯網生態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擁有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300余家,其中瞪羚企業29家、“專精特新”企業40家。擁有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140余個,其中國家級“雙跨”平臺1個、省級互聯網平臺20個,3家企業成功入選全省首批14個工業互聯網場景。“煙臺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入選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產業集群解決方案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推動煙臺制造業邁向中高端、激發經濟新勢能的新引擎,逐步展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和實實在在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