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第19屆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將在廈門鳳凰體育館開賽。而在蘇迪曼杯開賽的前一天,步入第三個賽季的世界田聯鉆石聯賽廈門站,也將在緊鄰鳳凰體育館的白鷺體育場鳴槍。兩大賽事接踵而至,讓廈門成了全球體育迷的狂歡地。這座以鼓浪嶼、沙茶面聞名的海上花園城市,準備用一場“體育+文旅”的激情碰撞,掀起一波吃喝玩樂的新潮流。
“以賽帶城”的傳播模式,比傳統旅游廣告更鮮活有力。國際奧委會研究表明,大型賽事能為城市品牌增值30%以上,廈門正站在這樣的價值風口上。兩項頂級大賽的先后舉辦,不僅讓廈門體壇迎來高光時刻,更標志著廈門向“國際體育名城”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賽事期間,全球媒體的鏡頭將聚焦廈門——天際線的璀璨、鼓浪嶼的琴聲、環島路的騎行者,甚至一碗沙茶面的煙火氣,都將通過視頻轉播傳向世界各地。
“跟著賽事去旅行”,是當下深入人心的出行理由,“球迷經濟”正成為拉動城市消費的新引擎。據央視報道,2024年,上海共舉辦178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創造直接經濟影響113.78億元、拉動效應309.90億元。過去幾年,通過高水平賽事的引領,體育正在成為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在內的不少城市的亮麗“名片”。廈門每年的國際馬拉松比賽,對城市影響力和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頂級賽事帶動“賽事+文旅”多元化消費,正隨著賽事IP運營和觀賽體驗升級,有望釋放更大的經濟潛力。
蘇迪曼杯賽期與“五一”假期重疊,我們或許可以想象:屆時涌入的球迷游客,不僅讓酒店和民宿預訂火爆,更催生出文旅新玩法:白天在場館為羽球健兒吶喊,晚上到沙坡尾夜市品嘗土筍凍;看完田徑沖刺對決,轉身就去中山路體驗閩南民俗;運動員社交動態里的海鮮大排檔,成了網紅打卡點。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的模式,正是許多城市發力的方向,我們期待,“五一”的廈門也許可以成為把“賽事流量”變成“經濟增量”的經典案例。
辦一場賽,火一座城。通過賽事聚客效應,精心打造“賽事文化”,釋放“賽事經濟”潛力,串聯“觀賽—體驗—消費”全場景,激發賽事周邊消費活力——廈門正奮筆疾書,擬就城市吸引力的新劇本。
文/陳培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