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5月27日訊(記者 欒雪 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在傳統醫學的千年智慧里,脾胃堪稱人體健康的 “后勤部”—— 主運化、司升降,像精密的齒輪般維系著全身的水液代謝。一旦脾胃功能失調,水濕運化便會 “卡殼”,濕氣如同黏膩的蛛網,悄無聲息地纏繞身體,引發四肢沉重、食欲不振、舌苔厚膩等諸多不適。《黃帝內經》一句“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早已道破脾胃與濕氣的微妙關聯。而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冷熱不均的飲食習慣,再加上空調房的 “溫柔陷阱”,正讓越來越多人陷入脾虛濕盛的困擾。
為幫大家找回輕盈健康的身體狀態,煙臺毓璜頂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扎根經典醫籍,以《脾胃論》為基石,反復推敲配方,最終研制出一款 “健脾祛濕飲”。黃芪、薏苡仁、陳皮、砂仁四味藥材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堪稱祛濕界的 “最強拍檔”。
黃芪被譽為 “補氣巨匠”,《本草綱目》贊其為 “補藥之長”。這味性溫味甘的藥材,就像給脾胃請了一位 “元氣教練”,不僅能補氣固表,還能提升脾胃的 “工作效率”,讓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直線上升。當脾胃之氣充盈,濕氣自然難以在體內 “安營扎寨”。
薏苡仁作為《神農本草經》中的上品藥材,是祛濕界的 “老牌選手”。它性涼味甘淡,既能像水泵般將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又能安撫因濕氣作祟而紊亂的脾胃,改善水腫、泄瀉等癥狀。現代研究還發現,薏苡仁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在祛濕的同時,還能幫助調節身體代謝,可謂 “一舉多得”。
陳皮則是理氣化痰的 “行家里手”。它性溫味苦辛,就像一位善于疏通的 “交通警察”,能迅速打通脾胃的 “氣滯關卡”,化解堆積的痰濕。無論是食欲不振時的胃口不佳,還是惡心嘔吐時的不適,陳皮都能發揮作用,讓脾胃的氣機順暢運行。
砂仁帶著獨特的辛香,堪稱脾胃的 “貼心小棉襖”。它性溫味辛,能溫暖脾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源頭上減少濕氣的產生。同時,其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的功效,能讓脾胃在舒適的狀態下高效工作。
王利主任介紹,這四味藥材相輔相成,黃芪補氣助力運化,薏苡仁利水排出濕氣,陳皮理氣化解痰濕,砂仁溫脾鞏固防線,共同為脾胃筑起一道堅固的 “祛濕屏障”。尤其適合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偏愛生冷油膩食物,或是生活在潮濕環境中的人群飲用。
飲用方式十分便捷,每日取一包茶飲,用開水沖泡,即可代茶飲用。茶湯入口,既有黃芪的醇厚,又有薏苡仁的清甜,陳皮與砂仁的香氣在唇齒間流轉。堅持飲用一段時間,你會驚喜地發現,晨起不再睡眼惺忪、渾身乏力,舌苔不再厚重發白,就連皮膚狀態也會跟著變好。
被脾虛濕盛困擾的你,不妨從一杯熱氣騰騰的中藥茶飲開始,讓傳統醫學的智慧,驅散體內濕氣,喚醒活力滿滿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