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九曲、運河千里,在“風華聊城”達成了“河和之契”。何為“契”?契約、默契、情意相投也。看非遺之文化“兩創(chuàng)”,知“河和”大成之作。聊城成功創(chuàng)建“黃河運河交匯帶(聊城)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和“臨清運河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兩個省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探索出一條生態(tài)保護、非遺傳承、經濟發(fā)展融合創(chuàng)新的新路徑。
何為“河和”?大河文化“和合”也。由濰坊風箏、藍印花布、東昌葫蘆雕刻、魯班鎖、楊家埠木版年畫、琉璃燒制、魯派內畫、陶瓷燒制、高密剪紙、聶家莊泥塑組成的山東省首批非遺盲盒,讓“2025大運河非遺旅游大會暨河和之契:黃河流域、大運河沿線非遺交流展示周”充滿神秘感和時代感。全國百余項非遺技藝,打造出“好看、好聽、好吃、好玩、好用”的多維非遺體驗場景······在大河文化“和合”的創(chuàng)新表達中,完成了對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深刻融合,實現了對和諧生活、美好未來的深情擁抱。
還記得“好客山東·齊魯1號”嗎?4月10日,“好客山東•齊魯1號”旅游列車投入運營,串起山東11個地市、22個站點、200多家景區(qū)。7月1日,“好客山東”再傳消息:“泰山黃河號”旅游列車活力滿滿的精氣神,化成“黃河入海口壯美風光與五岳之首泰山雄姿的文旅新動脈”。沒錯,河和之契與山海之約,澎湃著“好客山東”和諧交響的“和合之美”,激蕩著“好客山東”生生不息的“和合之脈”,而它最美的表達是:“和合之光”照亮了平凡美好煙火人間。
“和合”理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它蘊含著“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的哲學智慧。在山東,河和之契與山海之約有著一脈相承精神內核和價值召喚。煙臺山下,海潮奔涌。品重煙臺,擁抱世界。這個7月,2025海參產業(yè)(煙臺)博覽會暨海洋食材展即將開啟,相約來“海參的世界”選“世界的海參”。2025葡萄酒旅游大會也將在蓬萊召開,這個古人向往的世外仙境、今人熱愛的煙火人間,再次張開懷抱,向世界發(fā)出“紫色邀約”,攜手共建一個“美美與共”的“微醺世界”······今時今朝,側耳傾聽,“和合共生”的鮮活實踐,正一步步打開新時代國際關系的嶄新境界。
講好“和合共生”新時代故事,是對河和之契與山海之約的致敬與守望。聽,7月1日起,煙臺國際傳播中心在煙海e家APP、膠東在線網站同步開通多語種專欄《觀天下》,該欄目在架構上兼顧本土特色、國際視野與政策服務功能,形成"立足煙臺-放眼世界-政策賦能"的傳播鏈條。共設置“山海連五洲”“全球山東人”"城市推薦官”“政策領航臺”四大板塊······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豐盈的“仙境海岸·品重煙臺”加速邁向國際舞臺。
(作者: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