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中華文明的包容與厚重(文化中國行)

來源:人民日報  2025-07-13 16:01:16
A+A- |舉報糾錯

  

 

  西夏綠釉鴟吻。
  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提供

  

 

  西夏鎏金銅牛。
  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提供

  

 

  西夏灰砂巖石馬。
  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提供

  

 

  西夏陵遺址內,3號陵陵塔復原示意圖。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供圖

  

 

  西夏陵遺址鳥瞰圖。
  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提供

  編者按:當地時間2025年7月11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四十七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60項。

  西夏陵是中國西北地區11至13世紀由黨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遺址群,坐落于賀蘭山山脈南段東麓。它的存在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提供重要見證。

  行走在蒼茫遼闊的賀蘭山下,西夏陵陵塔映照在陽光之中。放眼望去,四邊的角臺,兩邊的門闕、碑亭,月城、陵城勾勒出陵區的布局。西夏陵背山面水,西北傍高山,東眺銀川與黃河,各座帝陵的空間軸線都與賀蘭山的某個山巒頂峰相關聯,借山勢襯托出恢宏的氣勢。

  實證:

  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

  西夏陵遺址分布范圍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西夏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頃北端建筑遺址和32處防洪工程遺址等4種類型的建筑遺址及陵區各類出土文物。

  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世界文化遺產司)司長鄧超說,西夏陵是留存至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王朝考古遺存,對我國歷史上黨項族創立并延續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具有不可替代的見證作用,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

  從世界文化遺產價值標準來看,西夏陵在選址方位、空間布局、陵寢制度、陵墓建筑、建造技術、喪葬習俗等方面所體現的各種特征,充分展現當時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業、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而產生的文化融匯與創新特征。

  西夏陵出土的文物,也見證著中華文明的交流與融合。

  出土于西夏陵區的綠釉鴟吻,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西夏陵博物館館長師培軼說,鴟吻常被放置在大型建筑的屋頂正脊兩端。這件綠釉鴟吻兼具龍與魚的元素,反映了西夏王朝對中原建筑文化的吸收與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史金波說,從西夏史研究來看,西夏既有自己的特點,又能充分顯示中華文明多樣性、包容性。考古發現的西夏、漢兩種文字碑刻,體現了民族的深度融合。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陳同濱說,“通過西夏陵的發掘和現存建筑可以看出,西夏對中原文化不是簡單學習模仿,而是學習并創造性轉化。不同文化之間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展現:

  西夏王朝絲綢之路樞紐特征

  在寧夏博物館,西夏陵陪葬墓出土的銅牛、石馬,吸引著絡繹不絕的觀眾。

  寧夏博物館館長王效軍說,兩件文物出土時位于墓葬甬道的兩側,銅牛的牛頭朝內,石馬的馬頭朝外,體現了黨項人“乘馬出則征戰,牽牛入則耕作”的生活狀態,反映了西夏社會從游牧經濟向農耕、畜牧兼營經濟轉變的歷史進程。這兩件文物也體現西夏時期高超的鑄造與雕刻工藝,是研究西夏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寧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民族與歷史學院)院長杜建錄說,西夏王朝位于絲綢之路的關鍵位置上,據史料記載和研究,西夏充分利用河西走廊、居延道等絲綢之路的關鍵路網,通過朝貢、榷場、互市等形式與周邊宋、遼、金、吐蕃甚至遠在西方的大食等民族與政權進行貿易與交流。

  西夏陵出土的錢幣、絲綢、料珠、孔雀石珠飾等文物,展現了西夏依托絲綢之路與周邊地區開展的商貿交流活動,揭示了西夏利用中繼貿易在歐亞大陸東西方跨區域、長距離商貿交流中的樞紐特征。

  凝聚:

  社會公眾廣泛參與保護傳承

  始于2011年,西夏陵的申遺之路從文本打磨到遺址保護,從環境整治到博物館建設,凝聚著無數人的汗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贊賞中國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績。

  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柴平平重點參與西夏陵遺址本體保護工作。“西夏陵保護的一個重點在于土遺址保護”,柴平平介紹,陵區建筑多為夯土結構,歷經近千年風雨侵蝕和自然風化,保護任務艱巨。

  在土遺址保護領域,根部掏蝕被公認是最具破壞性的病害之一。根部掏蝕主要是由于遺址根部毛細水上升,和遺址土中易溶鹽反復發生“結晶—溶解”作用,致使根部不斷被掏蝕凹進,遺址形成“上大下小”的形狀,容易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發生傾倒破壞。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團隊將根部掏蝕病害治理作為主要攻關方向。敦煌研究院研究館員楊善龍說,團隊對根部掏空部位采用土坯砌筑和夯筑支頂加固技術、錨固及灌漿技術,消除結構安全隱患,提升了遺址墻體整體安全性,配合根部排水處理措施,防止降雨時根部積水對墻體產生危害。

  韓國專家李昌煥現場考察時,當即表示“西夏陵的土遺址保護技術堪稱國際典范”。柴平平說,這套保護技術不僅守護了西夏陵,更為中國北方乃至全球干旱區域的土遺址保護提供了寶貴經驗。

  從啟動到沖刺,從保護到傳承,西夏陵申遺工作全過程,凝聚著全民力量。

  周邊居民積極參與志愿講解、灌木栽種、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工作;社會各界捐贈了數千件西夏陵相關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如今,郁郁蔥蔥的灌木叢、規整干凈的遺址環境、豐富多樣的文藝作品,都已成為連接公眾與西夏陵的紐帶。

  “西夏陵申遺成功,‘自家寶貝’現在都被世界認可了,我非常激動。”寧夏銀川市金鳳區第二十四小學語文老師黃寧說,她將把西夏陵的故事講給更多孩子聽。

  西夏陵的保護也惠及周邊群眾。

  申遺過程中,銀川市開展西夏陵周邊綜合整治,推進平吉堡社區等重點片區更新改造,對10余條背街小巷開展精細化整治提升。“西夏陵遺產得到了保護,我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社區居民對西夏陵的宣傳、保護工作熱情更高了。”銀川市西夏區寧華路街道平吉堡社區負責人方媛說。

  通過騰退整治,將遺產保護與改善人居環境結合,一些原陵區農民遷入新社區后,在景區從事觀光車駕駛、保潔等工作。陳永新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的工作與生活都與西夏陵遺址保護緊密相連,“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也更有能力保護遺產了!”

  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副主任張藝明表示:“未來,我們將借鑒國際遺產管理規范,健全文物本體監測、學術研究、社區參與的長效機制,持續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讓這座世界遺產繼續向世界講述中華文明的包容與厚重。”

初審:邊關
復審:王大鵬
終審:孫玲姿

相關新聞
下載煙海e家
映像膠東更多
視聽中心更多

煙海e家   簡介:提供新聞資訊、黨務政務、民生服務、身邊互動等服務。

煙臺公交客戶端   簡介: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到點準時來接你,等車不再干著急。

膠東在線版權所有

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欧美|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va天堂va亚洲va影视中文字幕 |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亚洲免费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国产91在线|亚洲|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裸体艺术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