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到安徽省宣城市涇縣云嶺鎮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的游人絡繹不絕。
1938年8月,新四軍軍部移駐于此,云嶺成為新四軍的指揮中心和政治、軍事、文化活動中心。1961年,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后人銘記歷史的重要見證。
漫步云嶺,軍部司令部、大會堂、中共中央東南局、修械所等10處舊址靜靜矗立,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這里就是葉挺將軍的臥室。”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講解員湯云霞指著一張絳紅色的轉椅告訴記者,“來到云嶺后,葉挺在這里指揮了一系列對日偽頑的斗爭,發展壯大了新四軍隊伍。”
1940年10月,日軍調動1萬多人對皖南實行大規模“掃蕩”,企圖摧毀新四軍軍部。葉挺深入研究戰場地形,運用游擊戰和陣地戰相結合的戰術,收復涇縣縣城等地,殲敵1000多人。涇縣保衛戰是一場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斗,有力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在戰斗之余,為了恢復根據地經濟,搞好部隊政治工作和對群眾的政治宣傳,新四軍還積極恢復當地宣紙的生產,并創辦了《抗敵報》。
進駐云嶺后,葉挺了解到離云嶺20多里的小嶺地區是生產宣紙的地方。由于日寇入侵,宣紙銷路被阻。葉挺安排新四軍民運部深入小嶺地區,動員民眾組建宣紙生產合作社,并組織召集大批流散的造紙工人回鄉生產。
新四軍軍部還撥出部分資金,用于扶助種植宣紙的主要原料檀樹,并在涇縣茂林鎮辦起制堿合作社,軍部投資額達總經費的80%以上。在軍部直接領導和幫助下,小嶺的宣紙生產逐步恢復,不僅使宣紙傳統生產工藝免遭失傳,還解決了造紙工人生計和新四軍抗日宣傳用紙的問題。
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記者看到一張珍貴的館藏文物——在皖南刊發的最后一期《抗敵報》。這期頭條刊載的長篇社論中寫道:“當我們驅除日本帝國主義,建立獨立自由幸福新中國之時,我們一定能夠重溫今日依戀的情景,而歡欣鼓舞于新中國的誕生!”
“館內現存藏品3200余件,主要是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使用過的武器、物品、文史資料等。”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館長翟光云說,“我館聯合安徽工程大學推出‘演繹新四軍故事 唱響時代之音’情景式思政課,采用互動式與情景式結合的宣教形式,打造沉浸式思政課程體系。”目前,該項目已覆蓋安徽省30余所大中小學,惠及近8萬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