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食”代先鋒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師生一行走進蓬萊區小門家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專業視角賦能鄉村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動能。此次活動涵蓋座談交流、實地走訪調研等環節,政校共同攜手,在探索鄉村振興路徑上邁出新步伐。
座談交流:錨定發展方向
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與小門家鎮開展座談交流,鎮長張佩詳細介紹小門家鎮鄉村振興工作布局,從特色農業產業培育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從人居環境整治到農旅融合發展,勾勒出鎮域發展的清晰脈絡。

魯東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閆富松表示,師生帶著專業知識與調研任務而來,希望通過深度參與小門家鎮鄉村實踐,將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助力鄉村產業升級,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雙方圍繞“食品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校地人才共建共享”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為后續實踐調研錨定方向。

石橋果鋪:傳統產業的創新蝶變
座談結束后,實踐團首站來到石橋果鋪。項目負責人介紹了果鋪發展歷程。曾經,這里只是傳統的果品加工小作坊,如今通過工藝改良、品牌塑造,已成長為擁有特色果脯、果汁等多元產品的產業載體,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解決了村民就業,提升了果業附加值。

師生們穿梭于生產車間與產品展示區,觀察果脯制作的選料、加工、包裝等環節,圍繞“如何利用食品專業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拓展電商銷售渠道”等問題與負責人交流。食品工程學院學生結合專業知識,提出優化產品包裝設計、開發低糖健康果脯等建議,為果脯產業創新發展注入青春智慧。



南山北頭村: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板
實踐團奔赴南山北頭村參觀。漫步村內,整潔的硬化道路、錯落有致的民居、充滿鄉土氣息的文化墻映入眼簾。在這里,師生們探尋鄉村振興的“密碼”。村委干部介紹,村里通過盤活閑置土地發展特色種植、引入社會資本打造美麗鄉村,實現了產業興、鄉村美的轉變。


千村共富葡萄園:農旅融合新圖景
實踐的最后一站,師生們來到千村共富葡萄園。項目負責人向大家介紹,這片葡萄園采用“共富”模式運營,從品種選育、有機種植,到農旅融合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生態。

師生們穿梭在葡萄架間,了解葡萄的生長環境和種植標準。食品工程學院的師生結合專業,圍繞“葡萄深加工產品研發”“如何延長葡萄產業鏈”等問題展開討論,為葡萄園從單純種植向食品加工、鄉村旅游等多元發展出謀劃策,探索農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共探振興:后續發力再啟新篇
魯東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校地協同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次生動實踐。通過座談交流凝聚發展共識,在石橋果鋪、南山北頭村、千村共富葡萄園的實地走訪中,讓高校知識資源與鄉村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后續,小門家鎮將與魯東大學持續深化合作,推動實踐成果轉化,讓青春力量持續賦能鄉村振興,書寫校地協同發展的嶄新篇章,助力小門家鎮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讓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加速照進現實。(通訊員: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