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30日訊(通訊員 邱小龍)近年來,黃渤海新區始終堅持“;、強基層、建機制”,在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村衛生室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一、加強硬件建設,基層醫療設施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加強區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大季家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項目(大季家醫院一期)建筑面積約2.2萬㎡,開放床位200張,2021年9月24日投入使用。2022年啟動大季家醫院二期(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中心)項目建設,總建筑面積約4.6萬㎡,新增床位200張,2026年投入使用后,將全面提升區域醫療次中心建設服務能力和水平,平時承擔日常醫療、健康服務等常規職能,發生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災害等緊急情況時,快速轉換為救治傷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場所。二是升級全區唯一一所衛生院。啟動潮水中心衛生院新院區建設,新院區占地面積25814.9㎡,總建筑面積37891㎡,總投資3.1億元,預計年底投入使用。規劃床位200張,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五官科、中醫科、康復科、口腔科等診療科目,設置超聲功能檢查室、內鏡中心、中心供應室、血透中心、手術中心、ICU等功能科室。新院區建成投用后,潮水中心衛生院在硬件設備、診療環境、服務能力等方面將得到全面提升。三是大力優化鄉村醫療設備設施。投入資金500余萬元,按照覆蓋2.5公里服務半徑為標準,在潮水鎮規劃建設14所一體化衛生室,每所衛生室均設置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健康教育和公共衛生室等,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并納入醫保定點協議管理,開通醫保聯網結算。經評定,衛生室達到省級標準2所、市級標準6所、縣級標準6所。

二、實行“一體化”管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開展省級“中心藥房”試點建設,明確了藥品目錄共1517種,實現全區公立醫療機構藥品目錄、藥品采購配送、藥學服務、藥品安全監測、藥品儲備“五統一”,顯著提高了藥品采購議價能力,節省了采購成本,保障了藥品供應配送及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日到貨率達到92.4%,較改革前大幅提升20個百分點。二是建成胸痛、卒中、創傷、VTE等6個醫療中心,醫學影像、遠程會診、檢驗、病例診斷等6個遠程中心,為各成員單位業務開展提供了技術保障,目前已累計開展CT、DR等遠程影像2.4萬余例、遠程會診指導637例,病理診斷2700余例,供應消毒用品3.4萬余包(套),解決了基層診斷技術人員缺乏、消毒供應設施不足的困難。三是統籌共享中藥房、審方中心等功能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心電“一張網”、檢查檢驗結果共享等功能上線,預計年內完工,投入使用后中藥供應、藥學管理、心電監測等將得到極大保障,實現全區公立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的在線調閱、互認共享,節約了群眾就醫成本。
三、構建大數據平臺,醫療數據處理效率大幅提高
近年來,黃渤海新區不斷加大衛生健康領域信息化建設投入,已完成中心機房和數據中心建設、虛擬平臺搭建,建立了統一的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和持續完善的衛生大數據平臺,打通了業達醫院、成員單位的信息壁壘。一是建成醫院績效管理系統,綜合醫院門診、手術、藥品、醫保等核心信息集中呈現、預警,方便醫院管理人員隨時調閱、調整管理措施,系統運行后,業達醫院績效管理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績效管理排名居全市各三級醫院前列;二是全區醫療系統管理上,使用一套辦公(OA)系統,統一了信息管理、辦公流程、審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業務上,建立居民看病就醫健康信息檔案,推出數字影像、醫師APP、AI輔助診斷、醫療機構報告托管等“一體化”業務,實現患者診療、檢查信息“一鍵共享”,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四、推動人才上下聯動,醫療資源配置更加均衡
一是開展“組團幫扶”,組建管理團隊9個、專家團隊34個,駐點幫扶24人,巡回診療45次;制定《優勢醫務人員下基層管理辦法》,選派3名業務骨干到基層任業務院長,為基層醫院帶去先進管理經驗;累計選派各類醫師207人次到基層醫院、村衛生室工作,服務群眾到“田間地頭”。同時,累計選派76名基層醫務人員到區三級醫院進修,為基層培養業務骨干12名;建成基層名醫工作站6個,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推廣13項,開展新技術項目16項。二是搭建“雙向轉診”體系。建立分級診療體系,一般門診、康復護理等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病情嚴重患者上轉至上級醫療機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橫向流動,提高區內就診率,同時,建立綠色轉診通道,基層醫療機構可以直接預約業達醫院門診號源,或者直接為患者辦理住院申請,簡化轉診程序。2024年,上轉患者1293人次,同比增長21.77%,下轉患者322人次,同比增長36.3%。

基層衛生健康事業關乎千家萬戶幸福安康,黃渤海新區社會事業發展局將繼續以“拼”的精神、“實”的作風、“闖”的勁頭,譜寫基層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建設健康新區、增進人民福祉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