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山,風電機組在海中矗立,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在岸邊同步崛起
海上“大風車”轉出百億產業集群
在乳山南海域山東半島南U場址海上風電項目現場,一排排“大風車”在碧波之上悠然旋舞,它們從風中汲取能量,再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陸岸。
風電機組在海中矗立,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在岸邊同步崛起。乳山海域的海上風電發電機組中,主機、塔筒、海纜等主要設備生產企業均來自乳山,“乳山造”配套率已經超過50%。
走進位于乳山港的山東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乳山基地,不時可見裝有風機、葉片、單樁、塔筒等“巨無霸”產品的貨輪出海。
在海力風電設備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一根重達1400噸的單樁正在組裝。“這是為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項目量身定制的8兆瓦風機單樁。”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唐春雷介紹,作為國內最大的海上風電配套制造供應商之一,海力風電在乳山主要生產單樁、套籠等產品,“目前,我們所有生產線都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三期項目正在推進,主要生產海上升壓站模塊,將進一步豐富乳山當地的風電產品供給。”
在海力風電的不遠處,豪邁、明陽智能、中車同力等業內頭部企業的生產同樣如火如荼。山東豪邁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高端海工油氣特材管路智能制造項目已于今年7月投產,這是豪邁集團在乳山投資建設的第三期項目,從2022年落戶以來已經連續“三年三投”。
乳山市以乳山港為核心,在近百平方公里區域面積內集聚了100余家企業,聚力打造風電裝備特色產業集群,目前已初步構建了集主機、塔筒、單樁、海纜等核心零部件生產及儲能、實訓、運維檢測于一體的海上風電產業鏈條,形成了上游風場開發、中游裝備制造、下游施工運維的集群化發展模式。去年以來,乳山海上風電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先后入選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山東省現代海洋特色產業聚集區。“未來幾年,乳山市將迎來海上風電項目的集中投產期,預計到今年底,乳山市海上風電年產值將突破150億元。”乳山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乳山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崛起,得益于“引龍建鏈”的精準招商。依托2021年躋身山東省三大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的戰略優勢,乳山市以打造大功率整機制造,配套運維服務、儲能和多場景應用為目標和定位,布局了主機及核心零部件、涉海大型裝備、科技創新及運維、儲能及零碳示范四大片區,集中用于海上風電產業發展。隨后引進遠景乳山零碳產業園、明陽高端海洋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兩大風電整機制造龍頭項目。聚焦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發展,乳山市以明陽智能、遠景能源為龍頭引領,系統梳理出15條產業鏈、144家上下游重點企業,全力開展產業鏈招商,推動海上風電垂直供需鏈和橫向協作鏈協同發展。
龍頭企業落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速向乳山集聚,截至目前,乳山市已引進風電裝備制造項目36個。
在風電產業集群的拉動下,乳山的光伏、抽水蓄能、氫能等多種新能源齊頭并進,新能源板塊加速崛起。“當下,我們正加快推動漁光互補、抽水蓄能等項目建設,謀劃綠電產業園、綠電制氫、氫氣儲運等未來產業發展路徑,創建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2024年,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112億元,今后5年內力爭形成300億級的產業集群。”乳山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陶相銀 通訊員 姜俏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