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在秦皇島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一座車間里的產業協同創新
編者按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
科技成果轉化是銜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橋梁,是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的關鍵所在。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廣度深度拓展,三地成果轉化不斷深化,技術合同成交額逐年增長。
今起推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進行時》系列報道,講述京津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在河北實現產業化的生動故事,充分展現三地協同創新、產業協作的蓬勃生機與巨大潛力。敬請關注。
8月8日,清研瀚高科技(秦皇島)有限公司表面工程車間,4個噴涂間一字排開,來自德國的超音速火焰噴涂設備和等離子噴涂設備正在作業。檢驗區內,技術工人對噴涂好的零部件進行精細化處理。
這家位于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是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成立的技術承接與成果轉化的科技型企業,主要致力于表面工程相關技術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自今年4月表面工程車間正式投用以來,企業訂單量持續攀升,產品覆蓋軌道交通、能源裝備、汽車制造等多個領域,京津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速度日益加快。
■ 突破“卡脖子”技術,新材料用到深圳地鐵
“這個軸承表面的白色涂層,別看它的厚度只有200微米至300微米,卻最高能承受萬伏電壓,解決了地鐵軸承的絕緣安全難題。”清研瀚高表面工程中心負責人杜平圳手持一款直徑約120毫米的軸承,向記者展示這項技術成果。
原來,軸承在高速、高電壓下會造成靜電荷積累,進而產生軸電壓,致使油膜產生電火花放電而造成軸承損傷,影響電驅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軸承上噴涂的高耐壓絕緣材料涂層,可以最高耐一萬伏的電壓,防止軸電壓對軸承造成損壞。目前,這種涂層已經被應用到廣州、深圳等地的地鐵軸承上。
也正是這項技術成果,促成了清研瀚高在秦皇島落地。
秦皇島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楊福宇推動了項目的落地。他介紹,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指引下,秦皇島經開區積極搭建“京津研發、秦皇島轉化”的合作平臺。清研瀚高的表面工程技術恰好契合當地高端裝備產業升級需求。雙方一拍即合,經過進一步對接,最終項目落戶秦皇島經開區。
杜平圳說,京津冀交通便捷,從天津到秦皇島高鐵僅需1個多小時。當地國家級開發區的政策優勢與良好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基礎,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去年7月,清研瀚高位于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的新廠區交付。目前,新廠區已初具規模,從美國、德國等地引進了國際頂尖的超音速火焰噴涂設備和等離子噴涂設備,可承接重型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等高端產品的涂層加工。
今年6月,清研瀚高成功獲得通用電氣(GE)全球一級供應商資質,拿到了重型燃氣輪機各部件的涂層訂單。西門子一級供貨商資質也進入審核階段。
在車間實驗室,檢驗員楊雪正通過金相顯微鏡,將金屬切片的涂層厚度、金相含量與客戶標準逐一比對,確保每一件產品都達到標準。
“接受檢測的是噴涂了封嚴涂層的葉輪,合格后準備批量發給西門子。”杜平圳說。
■ 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開拓汽車零部件噴涂市場
近年來,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做大做強做優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不斷壯大產業發展鏈條,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杜平圳表示,清研瀚高落戶秦皇島,產業基礎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清研瀚高表面工程車間,一排噴涂好的碳纖維汽車輪轂閃著銀光。
“這批汽車輪轂正在接受本地一家知名車輪制造企業的測試。目前測試進展非常順利,預計9月份可以批量供應。”杜平圳介紹。
碳纖維輪轂比傳統鋁合金輪轂減重30%以上,可大幅降低車輪的轉動慣量,提高車輛的加速性能和制動性能。但是碳纖維材質的耐熱性較弱,難以耐受剎車時產生的高溫。
“我們對汽車輪轂采用陶瓷等離子噴涂技術,與航天飛機發動機渦輪葉片采用的工藝相同,為制動產生的高強度熱量提供防護層,有效阻隔熱輻射,解決了碳纖維輪轂的應用痛點。”杜平圳告訴記者。
隨著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布局新能源整車項目,中信戴卡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威卡威新能源電池、戴卡興龍輕量化汽車零部件等項目陸續推進,打造國際重要汽車底盤輕量化制造基地。目前,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制汽車底盤零部件生產加工基地,中信戴卡占全球市場份額35%,占國內市場份額50%以上。
對于汽車零部件噴涂市場的開拓,杜平圳充滿期待:“一邊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和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的技術支撐,一邊是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龐大的市場需求,科技與產業雙向奔赴一定會結出碩果。”
■ 開辟新賽道,賦能更多新型生產車間
除表面工程業務外,清研瀚高還布局了非標自動化設備與無人設備兩大新賽道。目前,新廠區的非標組裝車間和無人設備車間已完成主體建設,即將投入運營。
啥是非標組裝車間?
“非標組裝車間專注于多品種、小批量的智能裝備定制化生產。”8月9日,清研瀚高人工智能技術專家、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數字化與智能裝備部部長楊景朝告訴記者,它憑借高度的柔性制造能力,可為不同行業量身定制并組裝各類功能、結構迥異的智能化設備。通過靈活的生產方式和精準的流程控制,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實現高效生產與質量管控。
楊景朝舉例,在軌道交通領域,該車間裝配制造的貨車檢修數智化裝備可實現鐵路貨車輪軸的自動化拆卸與產線遠程監控,有效克服人工作業強度大、環境差、風險高等痛點,顯著提升了檢修效率與安全性。
在醫療裝備領域,團隊為秦皇島某醫療器械企業研制高精度自動化裝配智能產線,能夠在無菌潔凈環境下完成精密部件的智能化組裝與檢測,有效保障產品質量,嚴格控制生產污染。
而在無人設備車間,將進行無人裝備及電驅動系統相關技術、材料和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自動化生產線、無人設備都是目前提升生產效率的重要方式,是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杜平圳表示,依托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和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的科研實力,他們對產品和市場充滿信心,車間里的京津冀產業創新協奏曲將越奏越響亮。(河北日報記者 張 輝 潘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