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千年 質啟未來》江蘇質量文化故事印跡
千年匠心,質承古今。質量是看不見的信仰,是看得見的堅守,是摸得著的承諾,更是刻進歲月的傳承。
江蘇大地上,質量文化的基因深植于歷史脈絡,又在時代浪潮中煥發新生。從傳統工藝的精益求精,到現代智造的卓越追求;從傳承千年的質量印跡,到“走在前、做示范”的當代實踐——每一幀都是對“質量精神”的生動詮釋。
讓我們循著這些故事印跡,觸摸江蘇高質量發展的脈搏。
第二期泰州:千年“船”承
長江流域,水網如織。在水鄉,生活離不開船。一葉小小的木舟,承載著多少代人的記憶?它是出行的腳步,是水鄉的韻腳,更是駛向美好生活的夢想之舟。
回望千年,唐代船運興盛,廣陵船業鼎盛一時,竹泓工匠的身影,已悄然成為中堅。宋時范公堤未起,竹泓木船已初具規模,可制作沿海捕撈漁船等木船。及至清末,技藝爐火純青,農、漁、商船各司其職。這小小的木船,承載著百姓最樸素的期盼:乘風破浪,滴水不漏;日曬雨打,歷久彌堅——質量,是融入血脈的承諾。
從選良材到斷精料,從巧配料到細拼板,幾十道工序,環環相扣。墨斗拉線,是匠心的基準;鋸刨鑿刻,是技藝的舞蹈。尋常的鐵釘、麻絲、石灰、桐油,在匠人手中點石成金。那精益求精的質量基因,擁有了非凡的稟賦:選材優異、設計精巧、吃水淺而浮力足、載重穩且適應強。這穿越千年的舟楫,承載著歲月的重量,更經受住了時光的洗禮。
今日泰州,傳承與創新交融。船舶制造,已成為這座城市閃亮的新名片。從北國的查干湖,到華北明珠白洋淀,再到南海之濱湛江,融合了中華文化底蘊的現代化、智能化環保木船,正成為時代的寵兒。
從一葉輕舟,到萬噸巨輪。更高端的LNG運輸船、更龐大的集裝箱船、更綠色的雙燃料動力散貨船……以高技術船舶產業集群為引擎,泰州制造,中國“智”造,正揚帆遠航,駛向世界。